2010年高考全國卷Ⅰ生物學部分試題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過程中,不直接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體胞雜交中原生質體融合      B.RNA與游離核糖體的結合 

 

C.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            D.吞噬細胞對抗原的攝取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植物體細胞雜交中原生質體的融合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過程屬于外排作用,吞噬細胞對抗原的攝取屬于內吞作用,內吞和外排作用均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直接的關系;而RNA與游離核糖體的結合與細胞膜的流動性無關。 

 

2.光照條件下,給C3植物和C4 植物葉片提供14CO2,然后檢測葉片中的14C。下列有關檢測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A.從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檢測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過程產生的中間產物中可檢測到14C 

 

C.隨光照強度增加,從C4植物葉片中可檢測到含14C的C4大量積累 

 

D.在C3植物葉肉組織和C4植物維管束鞘的C3中可檢測到14C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標記法,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根據C3植物和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應的場所、過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兩個14C)→C5+(14CH2O);和C4 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個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兩個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過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項均正確;C4途徑中的C4為中間代謝產物,不可能大量的積累。 

 

3.下列四種現象中,可以用右圖表示的是 

 

A.在適宜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隨CO2含量的變化 

 

B.條件適宜、底物充足時反應速率隨酶量的變化 

 

C.一個細胞周期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 

 

D.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化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相關生理過程中的數量變化趨勢,涉及到新陳代謝與細胞分裂的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如圖曲線的走勢為先增加后穩(wěn)定,曲線有兩個關鍵點:即起點(,0)(>0)和飽和點。符合這一曲線的為A選項;B項對應的曲線起點不正確,曲線的走勢一直為增函數,不會出現飽和效應;C項對應的曲線就更不正確了,起點縱坐標等于終點,且大于0;D項曲線為種群的“J”型增長曲線。 

 

4. 關于在自然條件下,某隨機交配種群中等位基因A、a頻率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一般來說,頻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更適應環(huán)境 

 

B.持續(xù)選擇條件下,一種基因的頻率可以降為0 

 

C.在某種條件下兩種基因的頻率可以相等 

 

D.該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只與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有關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進化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一般來說,某一性狀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強,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其基因頻率也往往比較大。如果顯性性狀不能適應環(huán)境而隱性性狀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較強的話,那么A基因的基因頻率在持續(xù)選擇的條件下,就會逐漸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現iA>ia、iA=ia和iA<ia的情形。而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與突變與重組、遷入與遷出和環(huán)境的選擇等多種因素有關。 

 

5.右圖是一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模式圖,關于該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

 

B.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huán)利用 

 

D.沼氣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該生態(tài)系統的分解者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態(tài)學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在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中,農作物可以成為家畜的飼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為人的食物,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農作物秸稈、人和家畜糞便中的有機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為農作物提供肥料,沼氣池發(fā)酵產生的沼氣又能成為人類的能源物質,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該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利用率。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無生命的有機物,因此在生態(tài)系統中的地位屬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環(huán)利用的,所以C項的敘述是錯誤的。 

 

31.(8分)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3/4處。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所示。若上述黃化苗莖段中的生長素濃度是促進生長的,放入水中后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不會升高。請僅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分析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這一現象,推測出現該現象的兩種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1: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

 

原因2: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內外側細胞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等相關知識。

 

從題干上來看,(1)幼莖段無葉無側芽,暗示我們不會再有新的生長素產生;(2)黃化苗莖段中的生長素濃度是促進生長的,放入水中后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不會升高,暗示我們只考慮低濃度的促進效應,不考慮高濃度的抑制效應;(3)僅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分析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這一現象,暗示我們不能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單純歸結為內外兩側的細胞吸水膨脹不同引起的。

 

從圖示的情形可以推測出來,應該是半邊莖內側細胞生長比外側快形成的;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則可能是:(1)內側生長素比外側高,這可能與內側細胞和外側細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關;(2)內外兩側細胞內生長素的濃度是相等的,但是內外兩側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

 

32.(10分)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請回答與此有關的問題:

 

(1)用針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該后肢出現收縮活動。該反射活動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中,神經中樞位于____中。 

 

(2)反射活動總是從感受器接受刺激開始到效應器產生反應結束,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決定的。 

 

(3)剪斷支配脊蛙左后肢的傳出神經(見右圖),立即刺激A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縮活動;刺激B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縮活動。若刺激剪斷處的某一端出現收縮活動,該活動__(能、不能)稱為反射活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皮膚   脊髓

 

(2)突觸的結構

 

(3)能  不能  不能  該活動不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進行的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驗與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動物的神經調節(jié)。

 

第(1)小題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膚和粘膜中,神經中樞主要是腦和脊髓,結合題意,本小題的答案為:皮膚,脊髓。

 

第(2)小題中,反射活動總是從感受器接受刺激開始到效應器產生反應結束,這一方向性是由突觸的結構所決定的。

 

第(3)小題中,刺激A端,興奮可以傳到效應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縮,但是該活動的進行,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不符合反射的定義(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生物體對內外刺激所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稱為反射),不能稱為反射;刺激B端,興奮無法傳到效應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縮。 

 

33.(12分)現有4個純合南瓜品種,其中2個品種的果形表現為圓形(圓甲和圓乙),1個表現為扁盤形(扁盤),1個表現為長形(長)。用這4個南瓜品種做了3個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1:圓甲×圓乙,F1為扁盤,F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2:扁盤×長,F1為扁盤,F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3: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分別對上述兩個雜交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盤:圓:長均等于1 :2 :1。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請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遺傳受__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則圓形的基因型應為____________,扁盤的基因型應為________,長形的基因型應為____________。 

 

(3)為了驗證(1)中的結論,可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對實驗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單株收獲F2中扁盤果實的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得到一個株系。觀察多個這樣的株系,則所有株系中,理論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現為扁盤,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型及數量比為扁盤:圓 = 1 :1 ,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型及數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基因的自由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3)4/9    4/9      扁盤:圓:長 =  1 :2 :1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考查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第(1)小題,根據實驗1和實驗2中F2的分離比  9 :6 :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遺傳受2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第(2)小題,根據實驗1和實驗2的F2的分離比  9 :6 :1可以推測出,扁盤形應為A_B_,長形應為aabb,兩種圓形為A_bb和aaB_。

 

第(3)小題中,F2扁盤植株共有4種基因型,其比例為:1/9AABB、2/9AABb、4/9AaBb和2/9AaBB,測交后代分離比分別為:1/9A_B_;2/9(1/2A_B_:1/2A_bb);4/9(1/4A_B_:1/4Aabb:1/4aaBb:1/4aabb);2/9(1/2A_B_:1/2aaB_)。 

 

34.(12分)下列是與微生物培養(yǎng)有關的問題,請回答:

 

(1)某細菌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gSO4、葡萄糖、尿素、瓊脂和蒸餾水,其中凝固劑是_______,碳源是_______,氮源是_______。 

 

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細菌才能在該培養(yǎng)基上生長,故該培養(yǎng)基屬于____培養(yǎng)基。按照化學成分分類,該培養(yǎng)基屬于___培養(yǎng)基。從同化作用類型上看,用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細菌屬于____。 

 

(2)將少量細菌接種到一定體積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定時取樣測定菌體數目,以時間為橫坐標,以細菌數目的對數為縱坐標,可得到細菌的______曲線。該曲線中以菌體數目的對數作為縱坐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中,為了獲得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體,一般應在___期取材;在生產中,常搜集培養(yǎng)至___期的細菌用于次級代謝產物的提取。 

 

【答案】

 

(1)瓊脂     葡萄糖      尿素      選擇      合成     異養(yǎng)型

 

(2)群體生長      菌體數目往往非常大,且變化率也很高,以菌體數目的對數為縱坐標有利于作圖    對數   穩(wěn)定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微生物的營養(yǎng)。[:Z。xx。k.Co][:學.科.網Z.X.X.K]

 

第(1)小題,該培養(yǎng)基中,瓊脂為凝固劑,葡萄糖為碳源,尿素為氮源;由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細菌才能在該培養(yǎng)基上生長,可以用來選擇出能夠合成脲酶的細菌,在功能上稱為選擇培養(yǎng)基;由于其化學成分明確,故又稱為合成培養(yǎng)基;由于該培養(yǎng)基中存在著有機碳源葡萄糖,故可推測從同化作用類型上看,用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細菌屬于異養(yǎng)型。

 

第(2)小題,在恒定容積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微生物,定期取樣,然后以時間為橫坐標,以細菌數目的對數為縱坐標,所得的曲線稱為微生物的群體生長曲線,之所以以菌體數目的對數作為縱坐標的原因是菌體數目往往非常大,且變化率也很高,直接以菌體數目為縱坐標不利于作圖。實驗室中,為了獲得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體,一般應在對數期取材;在生產中,常搜集培養(yǎng)至穩(wěn)定期的細菌用于次級代謝產物的提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935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