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屆高三第二次聯考 地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鄂南高中 華師一附中 黃岡中學 黃石二中荊州中學 孝感高中 襄陽五中 襄陽四中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地理命題學校襄陽五中 考試時間:3月21日上午900—11:30本試題卷共16頁,48題(含選考題)。全卷滿分300分?荚囉脮r150分鐘。★ ?荚図樌 ★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試卷類型A方框涂黑。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填空題和解答題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選考題的作答:先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鉛筆涂黑?忌鷳鶕约哼x做的題目準確填涂題,不得多選。答題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圖1,回答1~3題1.建筑物夏季需防熱、通風、防雨、防洪,冬季可不考慮防寒、保溫的地區(qū)是 .B區(qū) B.C區(qū) C.D區(qū) D.E區(qū)2.劃分A、B、C、D四個一級區(qū)域的主要依據是 A.氣溫 B.降水 C.日照 D.風3.a、b、c分別是武漢、重慶、拉薩,下列關于三城市說法正確的是 A.城市服務范圍相同 B.城市等級相同 C.都受夏季風影響 D.流經三城市的河流屬于同一水系泰山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之后中國的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可滿足20人度夏考察,使用的是可再生、清潔能源。讀圖2,回答4~5題4.圖2為泰山站外部景觀圖,下列關于泰山站說法正確的是A.泰山站圓環(huán)形外表、碟形結構和高架設計,主要是為了抵御低溫酷寒B.泰山站是一座常年站,有利于我國更好地研究全球氣候變暖對南極冰蓋的影響 C.泰山站能源供給首選太陽能、天然氣D.當泰山站進入天文觀察最佳季節(jié)時,從索馬里半島沿岸向東航行的輪船順風順水 5.泰山站位于(73°51′S,76°58′E),觀察圖3南極洲某經線圈地形剖面圖,判斷文森山的經緯度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35′S176°58′W B.78°35′S85°25′W C.69°51′S103°02′W D.69°22′S106°25′W圖4為我國某溫帶地區(qū)不同系統(tǒng)人口、耕地、草場資源統(tǒng)計圖,回答6~8題6.關于該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耕地面積:農牧結合區(qū)>草甸草原區(qū)>荒漠草原區(qū) B.該地不可能出現水土流失 C.荒漠草原區(qū)人口總數少,對環(huán)境破壞小,環(huán)境質量好 D.草甸草原區(qū)植被覆蓋率高,不會出現揚沙、沙塵天氣7.有關該地自然環(huán)境的推測不可信的是 A.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 B.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 C.河流眾多,含沙量小 D.該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地域分異的基礎是水分條件8.下列選項中不符合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向的是 A.利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優(yōu)勢,發(fā)展馬鈴薯等無公害蔬菜種植 B.擴大耕地面積,提高糧食、油料作物產量 C.以市場為導向,依托資源優(yōu)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 D.適度退耕還林還草,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和舍飼畜牧業(yè)9.讀圖6,分析此時段最有可能出現凌汛的河段是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10.下列有關葉尼塞河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6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雨水補給是該河暖(夏)季的主要來源 C.圖6所示月份后,穿過葉尼塞河流域的0℃等溫線一定北移 D.影響葉尼塞河水溫的主要因素是緯度、植被和地殼運動11.圖7為甲地與乙地正午太陽高度差年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地一年中均有兩次直射 B.甲、乙兩地緯度相差20° C.M、N兩日太陽直射點與甲乙兩地緯度差相等 D.乙地位于南半球非選擇題共8大題,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題~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答。第42題~48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答。36.(26分)湖泊像鑲嵌在錦繡河山之中的明珠,晶瑩奪目。讀下列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二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判斷3月24日太湖百瀆和吳江水位站水位增減的主要影響因素,并說明理由。(6分)2)根據材料二,從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一些內陸湖的古湖岸線多級的自然原因。(4分)3)很早以前,生息在解池濱湖地區(qū)的人民就開始利用湖水曬鹽,總結出解池鹽產必資南風,南風不時,鹽即失利。請從自然地理角度解釋解池鹽產與南風的關系。(10分)4)以湖泊為例,說明優(yōu)質水源對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作用。(6分)37.(20分)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圖14 圖15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分析蘇門答臘島種植油棕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新加坡霧霾產生的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一、三,評價新加坡海事業(yè)發(fā)展的區(qū)位因素。(8分)請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答,若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42.(10分)材料一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以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108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材料二據新華社電,10月2日,馳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溝景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游客滯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癱瘓,甚至出現游客“攻陷”售票處的傳聞。長假期間,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5A旅游景區(qū)的九寨溝,為何變成“上不去、下不來”的“死胡同”?(1)評價九寨溝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條件。(6分)(2)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對九寨溝旅游業(yè)提出合理的建議。(4分)43.(10分)自然災害(1)浙江7日凌晨2點前后出現最高水位的原因。(分)(2)臺風菲特實際產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釋其原因。(分)44.(10分)環(huán)境保護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渤海與南海水質差異。(2分)(2)渤海水質狀況產生的原因。(8分)屆高三第次聯考 !第2頁 共16頁學優(yōu)高考網!百瀆吳江圖5某月葉尼塞河河水水溫的變化曲線圖6圖4圖2圖1湖北省八校無錫江蘇蘇州太湖浙江太湖分布圖圖12運城市解池中條山脈圖13圖18圖19湖北省八校屆高三第二次聯考 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20548.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六校(省一級重點校)屆高三3月聯考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