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qū)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掃描版,word答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海淀區(qū)高三年級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練習歷史參考答案2015.11第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題1分,共48分。每小題4個選項只有1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所選正確答案填涂于機讀卡相應位置。)第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分,第題分,題共52分。)(2)特點:數(shù)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鎮(zhèn)網絡;形成地域性的專業(yè)分工。 原因: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水平提高;水陸交通便利。(3)變化:清朝官僚反對外國人在中國修筑鐵路,到洋務派認識到修筑鐵路有利于加強國防。孫中山認識到 修筑鐵路是發(fā)展實業(yè)和國家富強的根本。(3分) 背景:洋務運動的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辛亥革命后興辦實業(yè)的熱潮。(3分)35、(1)變化:學在官府被打破,民間辦學興起;(2分) 原因:春秋時期宗法分封制度破壞,爭霸局面出現(xiàn),戰(zhàn)爭頻繁;統(tǒng)治者無力顧及官學;士階層在社會變革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分。)(2)變化:學校種類減少,放寬了學生的身份限制。(4分) 原因:科舉制度徹底摧垮了世家大族,社會的等級區(qū)分日益淡化。(1分)(3)思想:維新派認為興辦近代教育是強國和發(fā)展經濟的前提條件。(1分)一些清朝官員也認為興辦近代教育才能最終戰(zhàn)勝強敵。(1分)百日維新期間提出了興辦新式學校的政策。(1分)評價:雖然創(chuàng)辦了一些新式學校,但沒能實現(xiàn)“教育救國”的理想。(2分,言之成理即可。說明:沒有史實和認識上的錯誤均可得分。)北京市海淀區(qū)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掃描版,word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571090.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黃山市屆高三第一次質檢試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