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 地理試題 Word版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奉新一中2014屆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試卷命題人:劉載蓉 2013-1128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的要求。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在答題卡上(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2015年12月1日,哈大高鐵正式開通,該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地區(qū)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至此,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中的高鐵“四縱”骨架形成,運營里程近1萬千米。圖為哈大高鐵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有關哈大高鐵建成的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有利于緩解東北地區(qū)貨運的壓力B.完善鐵路交通網絡,促進區(qū)域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C.有利于沿線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 D.實現了東北亞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圈的直接對話2、高速鐵路建設的決定性因素為(  )A.科技 B.社會經濟 C.自然狀況 D.規(guī)劃需要與長三角地區(qū)直接溝通,所以起不到東北亞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圈直接對話的目的。2、高速鐵路的出現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完善交通運輸網絡,可以緩解交通運輸的壓力,促進區(qū)域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考點:該題考查交通建設的作用和決定因素。3、流域內各點的徑流匯流方向與等高線垂直,匯流速度與地表坡度有關。據下圖判斷(  )A.圖中A、B兩地匯流速度小于C、D兩地 B.圖中等高線數值由①到⑤逐漸增大C.圖中河流干流流向自西向東 D.通常,E斷面流量大于F斷面流量讀卡塔爾位置圖(圖3),回答4~6題。4、卡塔爾氣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其主要原因是(  )A.受來自阿拉伯半島的盛行西風影響,空氣干燥B.沿岸高山環(huán)繞,濕潤氣流難以進入C.近岸海域水溫較低,海水蒸發(fā)量較小D.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5、20世紀90年代中期,卡塔爾人口約為54萬,而現在的人口近80萬,十年間增加的人口約為90年代人口的一半。造成卡塔爾人口短期內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改善 B.大量外籍人口的遷入C.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提高 D.城市化發(fā)展迅速6、卡塔爾宣布在其北部發(fā)現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塊天然氣田,使該國天然氣儲量達到25.78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3位。天然氣作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屬于(  )A.可再生能源 B.新能源C.清潔能源 D.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能源 下左圖為某區(qū)域海上航線示意圖。在一艘駛往大西洋的輪船上,船員在圖中①處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觀,此時為世界時(中時區(qū)區(qū)時)4時。讀圖回答下題。7、下列四幅圖中,與①處當日日出時刻相符的是(  )【答案】7、C【解析】試題分析:7、世界時為4時,可知①地方時為7時,①地7時日出,則日落為17時,晝長為10小時,則南半球晝短夜長,北半球晝長夜短,①處看到日出景觀,可見①在晨線上,所以C符合?键c:該題考查晝長的判讀和晨昏線的判讀。我國華北地區(qū)某校學生分兩個地理小組于3月21日前往圖示區(qū)域進行地理觀測,圖中地形等高距為200米。據此完成8-9題。8、圖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米 B.380米C.680米 D.980米9、16時(地方時)Q地的觀測者看到太陽在M地落下,據此判斷河流大致的流向是(  )A.東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東北 C.西北流向東南 D.自北流向南1樓養(yǎng)魚, 2樓養(yǎng)豬,3樓種植西紅柿……“垂直農業(yè)”是指在城市的多層建筑物里模擬農業(yè)環(huán)境,通過垂直農場的自循環(huán)體系生產農副產品,為社區(qū)居民就近提供新鮮食物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完成10~11題。10、“垂直農業(yè)”由概念走向實踐的關鍵因素是(  )A.糧食需求 B.氣候變化 C.技術水平 D.勞動力數量11、“垂直農業(yè)”的發(fā)展,可能產生的影響有(  ) ①對谷物生產帶來較大沖擊  ②減輕物流業(yè)的能源消耗 ③規(guī)避災害,有利于農產品的穩(wěn)定供應 ④節(jié)約耕地,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5年9月24日19時29分在巴基斯坦發(fā)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為北緯27.5°,東經65.6°。地震發(fā)生時,在震中西南約500千米的瓜達爾地區(qū)海岸外約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現一個盾狀小島。據推測,這座小島會在一個星期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消失。根據材料回答12~13題。12、巴基斯坦多地震,這是因為當地位于(  )A.地殼較薄的地區(qū)B.地殼比較薄弱的地區(qū)C.地形崎嶇多山地的地區(qū)D.板塊張裂地區(qū)13、此次地震發(fā)生時,出現了“盾狀小島”,這表明(  )A.此次地震中地球內能釋放帶呈西北東南走向B.該島是巖層受擠壓彎曲變形而形成C.該島是海底泥火山噴發(fā)造成的D.地震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很小根據遭受極端氣候的頻率、對災害的敏感度(與貧困程度、人口數、國內穩(wěn)定程度和對農業(yè)依賴程度有關)、對災害的應對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一個國家的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下列表示部分國家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排名情況(171個國家參與排名)。據此回答14~15題。國家孟加拉國印度馬達加斯加尼泊爾莫桑比克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排名12345國家瑞典愛爾蘭冰島芬蘭挪威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排名16716816917017114.從表中可知,印度的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排名靠前,這與印度遭受極端氣候的頻率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極端天氣在印度出現頻率最高的可能是(  )A.臺風天氣 B.干熱天氣C.寒潮天氣 D.暴雪天氣15.瑞典、愛爾蘭、冰島、芬蘭、挪威氣候變化脆弱指數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極端天氣較少B.緯度較高,氣溫變化較小C.人口稀疏和經濟落后,對災害的敏感度較低D.經濟和技術較發(fā)達,對災害的應對能力較強我國古老的氣候諺語源遠流長,是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如“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干斷江”(處暑節(jié)氣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據此完成16~18題。16、此諺語反映的氣候特征最適合于我國的地區(qū)是(  )A.珠江三角洲B.江南地區(qū)C.東北地區(qū)D.西北地區(qū)17、此諺語反映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是(  )A.旱澇災害頻繁B.雨熱同期C.夏季高溫多雨D.冬季寒冷干燥18、“處暑無雨干斷江”是由于(  )A.夏季風勢力弱B.夏季風勢力強C.厄爾尼諾現象D.拉尼娜現象2015年4月28日發(fā)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數據顯示:0-14歲人口占16.60%(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為超少子化;15%~18%,為嚴重少子化;18%~20%,為少子化;20%~23%,為正常;23%~30%,為多子化;30%~40%,為嚴重多子化;40%以上,為超多子化)。據此完成19~20題。19、據材料,目前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A.人口素質低 B.人口老齡化 C.勞動力短缺 D.人口增長快20、中國進入嚴重少子化階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災害頻繁,饑荒嚴重? B.人口死亡率顯著下降C.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大? D.撫養(yǎng)孩子成本上升,夫婦不愿多生孩子? 【答案】19、B20、C【解析】試題分析:19、我國0-14歲人口占16.60%,為嚴重少子化,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與之相對應的是高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出現人口老齡化。20、我國計劃生育的執(zhí)行,使人口增長實現現代型,低出生率持續(xù)發(fā)展中國進入嚴重少子化階段?键c:該題考查我國人口發(fā)展現狀。讀某工業(yè)部門區(qū)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條件比較表(“◎”號表示指向性因素,“×”號表示重要因素,“○”號表示一般因素);卮21~22題。21、該工業(yè)部門最可能是 (  ) A.石油化工 B.高級服裝制造 C.水果罐頭制造 D.有色金屬冶煉22、此地擬將該工業(yè)部門作為主導產業(yè)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分散布局企業(yè),減小生產規(guī)模 B.發(fā)展下游產業(yè),拓寬消費市場 C.大量引進人才,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D.利用便利交通,擴大原料進口圖3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層示意圖,R河流正值汛期。讀圖回答23~26題。23、Q地海拔可能為(  )A.350米 B.500米 C.650米 D.800米24、此季節(jié),該地區(qū)(  ) A.溫和多雨 B.山麓落葉闊葉林枝繁葉茂 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盛行東南風25、關于R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河流流向自西向東 B.此時地下水補給河水 C.北岸泥沙淤積較多 D.河流冰期較長26、關于圖示地區(qū),敘述正確的是[Z*(  )xx*k.Com]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圖示地貌由內力作用形成 C.②處比①處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D.①處比②處更可能找到石油讀“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單位:毫米)圖”,回答27—28題。27、海南年降水量總體分布特點是(  )A.沿海多內陸少B.西北多東南少C.南部多北部少D.東部多西部少28、海南省西部昌化擁有我國少有的熱帶濱海沙漠景觀,其成因最可能是A.地處內陸,受大陸氣團控制B.終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C.地處夏季風背風地帶,降水少、蒸發(fā)強D.海水侵蝕形成讀我國西北部內陸兩地景觀示意圖回答29~30題。29、甲地以井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區(qū)B.由于干旱地區(qū)地下水含鹽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風力侵蝕形成風蝕洼地D.水井周圍地區(qū)農牧業(yè)活動較頻繁而導致地表植被破壞30、在乙地區(qū),可能反映該地區(qū)綠洲萎縮的現象有(  )A.沙塵暴頻度減少 B.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緊實度下降C.土壤鹽堿度升高 D.生物生產能力提高二、綜合題(31-33題,共40分)31、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8分)材料一 圖1為肯尼亞及毗鄰國家略圖,圖2為圖1中沿AB線地形剖面江西省奉新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 地理試題 Word版解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39590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