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I卷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物質中,不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的是   A鈣離子          C葡萄糖       D血漿蛋白2、手偶然碰到針尖時產生的反應是A....3、下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4種器官或系統(tǒng),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內環(huán)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B.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Ⅱ內的葡萄糖通過①進入血漿需穿過4層磷脂分子層在正常情況下,從毛細血管濾出的液體a,被毛細血管重吸收的液體b和進入毛細淋巴管的液體c之間的關系是A.a=b  B.a=b+c  C.a=c  D.a>b+c科學家在研究甲狀腺代償性腫大時發(fā)現(xiàn),將狗甲狀腺的大部分去除,殘留部分不久就會肥大并恢復到原來大小,其原因發(fā)生的順序是①垂體②大腦皮層 ③甲狀腺肥大 ④甲狀旁腺 ⑤促甲狀腺激素 ⑥甲狀腺激素減少A.⑥→①→⑤→③ B.②→①→⑤→③ C.⑥→②→①→③ D.②→①→④→③6、高等動物體內細胞從外界獲得營養(yǎng)物質的途徑是 A.外界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細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細胞 C.外界食物→內環(huán)境→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細胞 D.外界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消化系統(tǒng)→細胞7、下圖表示突觸結構,在a、d兩點連接一個電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b是神經元的軸突末梢B.刺激b點,其膜外電位的變化是正電位→負電位C.刺激c點,電流表的指針只會偏轉一次 D.若ab=bd,則興奮由a到b和由b到d的傳遞速度相同【答案】【解析】9、下列不屬于植物向性運動的是 A、植物的根向肥料較多的地方生長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長 C、含羞草的小葉受觸摸合攏 D、植物向光生長10、“秋風掃落葉”,但路燈下的樹葉總是遲于其他部位脫落,最主要的原因是A、路燈下的樹葉照光時間長,通過光合作用積累的養(yǎng)料多B、光照抑制了脫落酸的合成C、夜晚的光照抑制了頂端優(yōu)勢 D、光照促進了生長素的合成【答案】【解析】試題分析:考點:本題考查,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12、在對某種鼠的種群密度的調查中,第一次捕獲并標志39只鼠,第二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志鼠15只。則該種群數量為:A.88只 B.86只 C.90只 D.92只13、當一條鯉魚被釣魚人誘騙上鉤后,能迅速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遺留在釣鉤中,使釣魚人長時間釣不到鯉魚。鯉魚的這種習性是一種 A.種內斗爭 B.種內互助 C.種間斗爭 D.種間互助【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由于鯉魚分泌的這種化學物質遺留在釣鉤中,幫助其他的鯉魚不上鉤,從而使釣魚人長時間釣不到鯉魚,這屬于種內互助,故B正確。考點:本題考查生物之間的關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14、如下圖所示,用燕麥胚芽鞘做實驗,可使其發(fā)生向右彎曲生長的是【答案】B15、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fā)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fā)生了群落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 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多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xiàn)森林C.地衣會比苔蘚更早地出現(xiàn)在乙地火山巖上D.甲地和乙地發(fā)生的演替類型相同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4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17、在浮游植物→小魚→海豹→虎鯨這條食物鏈中,鯨增加1 kg體重,至少消費浮游植物的量為( )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18、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生物群落的結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的 B.研究海洋魚類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有利于確定合理的捕撈量 .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D.北極苔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力穩(wěn)定性較19、下圖中的圓分別表示:a—生產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藍藻、e—腐生細菌。能正確表示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是  20、如右圖表示有限環(huán)境中某一種群增長的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K值是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 ②在K值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設這是魚的種群,當種群達到K值時開始捕撈,可持續(xù)獲得最高產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21、、如圖為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能量流動圖解(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則下列選項中,能使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C獲得能量最多的是A.A減少、D增多、E減少 B.D減少、B減少、A減少C.E減少、D減少、A減少 D.E增多、D增多、A減少【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受到外來干擾后,數量變化的幅度越小,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時間越短,因此比較題中四個選項,可知C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高?键c: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23、如下圖所示中,占有兩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是A. 蛇和狼B.狼和鷹C.鷹 D.鼠和兔,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溫度不同 B.鹽度不同.含氧量不同 D.光譜成分不同25、在一條食物鏈中,共含有三個營養(yǎng)級。若每個營養(yǎng)級每日每小時的耗氧量如圖中曲線所示,則曲線a、b、c所反映的營養(yǎng)級依次是 A.第三營養(yǎng)級、第二營養(yǎng)級、第一營養(yǎng)級? B.第三營養(yǎng)級、第一營養(yǎng)級、第二營養(yǎng)級C.第二營養(yǎng)級、第三營養(yǎng)級、第一營養(yǎng)級? D.第一營養(yǎng)級、第二營養(yǎng)級、第三營養(yǎng)級二、非選擇題(除特殊說明外,每空1分,共50分)26、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體對信息的傳遞和調節(jié)的問題圖1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內分泌功能的調節(jié)有甲、乙、丙三種方式,圖2是圖1中A結構的放大圖。(1)、若圖1甲式中靶腺為甲狀腺,則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通過下丘腦分泌 激素到達垂體,調節(jié)垂體某激素的分泌,進而再影響和調節(jié)甲狀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過圖中 方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適宜刺激是 。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丙模式調節(jié)分泌量,興奮在A處傳遞的主要特點是 。圖2中當興奮傳遞到a部位時,此處膜外電位的變化是 ;結構的名稱是 。結構處的液體成分屬于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 乙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胰島B細胞 單向傳遞由正電位變?yōu)樨撾娢?突觸小泡 組織液請根據如圖所示實驗過程回答下面的問題(1)甲圖中,供應塊是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接受塊是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胚芽鞘C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這一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圖中胚芽鞘D不能發(fā)生胚芽鞘C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這說明____。(3)上述實驗說明,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向是_____,運輸方式是________。【答案】28、(分)稻田中除了水稻外,還有雜草、田螺等生物。樣方編號123456樣方面積(?)111111田螺數量(只)151815191514(1)調查稻田中田螺種群密度時可以采用樣方法,選取樣方的關鍵是 _。根據右側的取樣調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種群密度為 __ 。(2)稻田中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與所需的防治成本有關,并影響作物的價值。圖中曲線 (填“”或“”)表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時的防治成本。若將有害生物密度分別控制在圖中A、B、C三點,則控制在 點時收益最大。(3)如在適當時間將鴨引入稻田,鴨能以稻田中的雜草、田螺等有害生物為食,從而可以減少 ___ 使用,減輕環(huán)境污染。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能將鴨的糞便分解成 以促進水稻的生長。(3)農藥 分解者(或細菌、真菌等) 無機物29、(10分)課題:“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與時間變化的關系”實驗材料、用具:菌種和無菌培養(yǎng)液、試管、血球計數板、滴管、顯微鏡等。酵母菌的顯微計數方法:①血球計數板:是帶有小方格(2mm2mm0.1mm)刻度的玻璃片,在顯微鏡下對微生物的計數②將含有酵母菌的培養(yǎng)滴在計數板上,計算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連續(xù)觀察7d,并記錄每天的數量。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1)該課題的實驗假設是:開始一段時間酵母菌呈“J”型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 ,酵母菌呈“S”型增長。(2)本實驗沒有另設對照實驗的原因是 。(3)本實驗在吸取培養(yǎng)液計數前,要輕輕振蕩幾次試管的目的是 (4)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方格的酵母菌數為a,則1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總數約為 (5)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確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號)。①將適量干酵母放人裝有一定濃度葡萄糖溶液的錐形瓶中,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②靜置一段時間后,用吸管從錐形瓶中吸取培養(yǎng)液③在血球計數板中央滴一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314717.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紅色六校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