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高級實驗中學2014屆高三第一次適應性訓練文綜歷史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辛集市高級實驗中學2014年第一次適應性訓練綜測試第I卷(選擇題 共140分)本卷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A.秦統一中國以前分封制與郡縣制并存 B.秦之前郡縣制已經在全國普遍實行C.政治和血緣紐帶日益加強 D.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爭霸斗爭激烈25.蘇軾曾說:“民庶之家,置莊田,招佃客,本望租課,非行仁義,然猶至水旱之歲,必須放免欠負、貸借種糧者,其心誠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這句話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是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剝削來積累財富 B.宋代地主有開展民間賑濟的社會責任感C.宋代佃戶租地有較大的選擇權和自由度 D.宋代農村開始出現以租佃關系經營土地26.行商是清朝實行廣州一口通商的產物。在十三行行商制度下,外商投行后,報關納稅以及出售購辦等一切貿易事務均由行商代理,日常生活也受行商約束,如不得擅自出入商館(商業(yè)會館)、雇傭華人不得超規(guī)定之數。從這一敘述中可以確認A.十三行是擁有壟斷外貿特權的外商組織 B.行商是清朝重要的商人資本集團C.十三行是清朝保障關稅防范外商的工具 D.行商兼有商務和外交的雙重職責27.1904年,時任頭等顧問的張謇上書商部,提出劃定捕魚區(qū)建議,并區(qū)別近海和遠洋,主張“以內外漁界,定新舊漁業(yè)行漁范同”,保護中國近海“本國自主之權”。后來清政府繪制了《江海漁界全圖》。這一史實A.收回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權益B.遏制了列強對漁業(yè)資源的掠奪C.推動了中國近代海軍的發(fā)展D.有利于發(fā)展實業(yè)與維護海權28. 費正清認為:在1911年以前約十年間的中國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外國的影響。中國人對外國生活懷著好奇心理并且傾向于采用外國思想,這種情緒自從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長,到19世紀90年代以后又加速發(fā)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達到了發(fā)狂的程度。“19世紀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發(fā)狂”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B.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C.洋務運動的破產 D.各種救國思想盛行29.1959年2月,美國《時代》周刊文章寫道:“盡管中國政府號稱糧食增產了102%,但是城市糧食配給的定量卻被削減了,在北方最普通不過的卷心菜居然成了配給物資!毕铝袑Υ藞蟮览斫庹_的是A.《時代》周刊在故意丑化中國 B.國民經濟調整取得良好成效C.較客觀地報道了中國的經濟狀況 D.中國正在壓縮消費以進行工業(yè)建設30.黑格爾曾這樣評價蘇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學是一回事,但他的哲學活動絕不是脫離現實而退避到自由純粹的思想領域中去”。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蘇格拉底的哲學以研究自身的生活為主要命題B.蘇格拉底的哲學關注世界的本源 C.黑格爾對蘇格拉底的哲學持否定的態(tài)度D.黑格爾肯定了蘇格拉底哲學對古希臘城邦的現實影響31.據資料顯示,英國小麥產量在1650年-1800年間提高了77%,英格蘭人均農業(yè)工人產量1600年-1800年間增加了73%,法國只17%。1697年-1765年每年出口谷物50萬夸特,英國的谷物出口到俄國、荷蘭、美洲等地,一時間英國被譽為“歐洲糧倉”。上述材料表明A.英國農業(yè)領域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 B.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C.圈地運動推動了英國農業(yè)的發(fā)展 D.英國是當時的世界的經濟霸主32.普朗克說:“經過我一生中最緊張的幾個星期的工作,黑暗中終于露出光亮,一幅未知的遠景開始朦朧地顯示出來!辈牧现械摹肮饬痢甭冻龅闹饕饬x在于A.打擊了上帝造人的神學觀 B.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C.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D.推動了人類對宏觀世界的探索33.議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機構。下列關于近代西方各國議會的說法正確的是A.18世紀中期以后,英國內閣由上院多數黨組閣B.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眾議院由每州2名議員組成C.根據德國1871年憲法,首相必須對議會負責D.根據法國1875年憲法,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34.下表是《紐約時報》在20世紀60年代前后部分新聞的標題,從中反映出 新聞標題時間外蒙古試圖趕上20世紀的發(fā)展1959年8月3日民間音樂在肯尼亞衰頹1959年11月8日埃及學生要刷牙,學校免費提供牙刷和牙膏1960年4月22日巴布亞人離開石器時代1960年7月1日牧童上了開羅的電視1962年11月25日電視的影響在日本擴大1967年8月17日西貢姑娘的服裝用超短裙代替了襖代1969年3月31日A.資本擴張的加速趨勢 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樣化趨勢C.文明的同質化趨勢 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35.一般認為史學研究分為問題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歷史解釋等環(huán)節(jié)。下表中屬于史學研究的 中西科技發(fā)明對比年代科技發(fā)明(件)中國世界其他國家件數百分比件數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A.問題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歷史解釋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題第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2題第4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40.(25分)閱讀材料: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先后爆發(fā)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結束了專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沒有實現;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爆發(fā)了要求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材料二 作為一個后發(fā)外生型的近代化國家,中國是從19世紀開始進入農業(yè)文明向現代工業(yè)文明轉型的現代化過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權威脅與文明示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啟動要素,然而也應該看到,現代化的變遷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沖擊-反映”的過程,對于中國來說,它既是古老的歷史在新世紀的驟然斷裂,又是這一歷史在以往的傳統中靜悄悄的綿延。只是到了19世紀、20世紀,當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種迥然不同的發(fā)展道路時,中國才對自身歷史的內部挑戰(zhàn)產生了一種多少是變化了的回應方式,太平天國的“平均主義”,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戊戌變法的“大同書”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據,這種回應方式離不開中國的歷史傳統。這樣,中國歷史的內部要素與西方文明示范效應疊加在一起,共同制約著中國現代化的反映類型與歷史走向!愡_凱主編的《中國現代化史》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西近代化過程中的兩種不同模式。(6分)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質和手段上的相同之處。(9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中國近代前期的歷史演變,說明“中國歷史的內部要素與西方文明示范效應疊加在一起,共同制約著中國現代化的反映類型與歷史走向”。(10分)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歷史示意圖能夠簡潔明了地再現歷史知識。圖一 唐朝政府機構示意圖 圖二 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示意圖比較圖一、圖二,提取兩項有關唐朝和美國政府機構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請考生在第45、46、47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45.(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 1958年,戴高樂因五月危機重返政壇,制定新憲法,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并當選第一任總統。戴高樂上臺后對法國的外交政策進行一系列調整。包括支持發(fā)展核武器、制定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影響、促使法國退出北約、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具體實施有: (1)撤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改變法國在聯盟中對美國從屬地位,維護民族獨立; (2)立的核威懾力量,打破美國的核壟斷; (3)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緩和、諒解,合作”的關系,在東西方關系中發(fā)揮 推動中法建交;(4)控制,以法國為中心的,法德聯合為支柱的,由歐洲主權國家聯合起來的“大歐洲聯合”;(5)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積極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進法國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戴高樂主義實施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歸納戴高樂主義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9分)4.(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夫講學之風日行,各種新說層出不窮。萬歷年間,李贄在湖北麻城書院講學時以“異端”自稱,他嘲諷孔子并非圣人,“亦庸眾人類也”,戲謔將孔子奉為偶像是“丑婦之賤態(tài)”,反對把“四書五經”作為統一思想的標準,認為人人都有權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斷。張居正對講學“特惡之”,在《請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疏》中,指斥講學是“群聚徒黨”、“空談廢業(yè)”,因此“盡改各省書院為公廨。凡先后毀應天府等處書院六十四處”。萬歷七年(1579年),根據張居正的建議,朝廷下詔禁講學、毀天下書院。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1)依據材料一,說明“一條鞭法”對賦役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材 料二反映了明末怎樣的新思潮?(9分)(2)依據材料,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簡評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和“禁講學毀書院”的行為。(6分)47.(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國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運動勝利高潮快要到來的現階段,中國已分成了兩個營壘,一方面是反動的營壘,另一方面是革命的營壘;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營壘,另一方面是獨裁的人民的營壘。不屬于這個營壘,就是屬于那個營壘。中間的地位是已經不再存在了! ——摘編自《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民主黨派的政治主張發(fā)生了哪些變化。(6分)(2)說明民主黨派的政治主張發(fā)生變化的原因。(9分)2014年第一次適應性訓練24---28 ACCDB 29---33 CDACD 34---35 CC40.(1)西方模式:河北省辛集市高級實驗中學2014屆高三第一次適應性訓練文綜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486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