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新洲一中屆高二(下)三月月考政治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新洲一中屆二(下)3月月考政治試卷考試時間:3月15日上午8:30~10:00 命題人: 說明: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為第1頁至第7頁,共40個小題,第Ⅱ卷為第8頁,共2個大題。請將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題紙相應位置,考試結束后將答題紙上交。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1.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應追求“頭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說:“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認識那關于駕馭一切的思想!边@段話包含的哲學道理有①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②哲學作為一定形態(tài)的文化是由一定形態(tài)的經濟和政治決定的③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④人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認識世界A. 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的說法:當你為未知的未來許下了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fā)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強的措施,促進這個預言的實現(xiàn),最后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xiàn)在你眼前。這種觀點體現(xiàn)了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 B.世界觀決定方法論C.方法論決定世界觀 D.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3.意象,是指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但在我國古詩詞中卻賦予了它們以情感和生命。“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表達了國破家亡之恨,無可奈何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抒發(fā)了濃濃的郁悶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耙庀蟆狈从沉薃.意識活動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B.客觀事物本身存在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是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C.思維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把現(xiàn)實的東西變成意識D.人們可以擺脫客觀事物的原貌實現(xiàn)藝術形象的主觀創(chuàng)造4. 轉基因食品今天已經非常普遍,支持者認為它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間組織對此持激烈的反對態(tài)度,他們認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則,人為地改變生物的基因將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從中可見①價值判斷與人認識事物的角度有關 ②世界觀是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指導③ 哲學對具體科學具有指導作用 ④認識運動是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5.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哲學的角度看要求我們①要重視意識的獨立性②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相結合③ 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要與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要適應 ④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A. 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近一兩年,我國四川、廣西等地相繼出現(xiàn)“天坑”,直徑從數(shù)米到幾十米不等。其他國家如委內瑞拉也出現(xiàn)了一個直徑30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網絡上各類關于“地球末日”的猜想。產生這種猜想的主要錯誤是:A.否定了世界的物質性 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聯(lián)系與非本質的聯(lián)系C.否認了聯(lián)系的客觀性 D.混淆了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與自在事物的聯(lián)系7.“幸福指數(shù)”是一個綜合的主體感受反應的集束指標,其中單一元素的突進,也許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顯,而某單一元素的塌陷卻常會給幸福感帶來滑坡效應。這表明① 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整體與部分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 ③關鍵部分一定條件下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④部分的變化推動整體的發(fā)展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8.某視頻中,一只小貓頭被人用大手輕輕撫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氣而乖巧,網友皆呼“萌”。但科學研究表明,它的“萌態(tài)”是因恐懼而身體僵硬,動作緩慢。這給我們的啟示是A.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B.要在普遍聯(lián)系中把握事物C.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具有主觀性 D.要發(fā)揮意識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 9.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庇芯W友接下文道:“世上本沒有堵的路,開的車多了,便有了堵的路!边@兩句話形象地告訴我們(  )①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聯(lián)系的性質、方式也會發(fā)生變化②我們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yōu)目標③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④沒有質變就沒有新的量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11月起,一場前所未有的霧霾籠罩我國中東部的大部分地區(qū),生活在其中,無人能夠自強不“吸”。為此,網友們積極互動,倡議從“少開一天車”“少放一個鞭炮”開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凈化我們的天空。這一做法的哲學依據(jù)是A.事物在曲折中不斷前進B.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辦事成功的基礎C.重視量變?yōu)閷崿F(xiàn)事物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D.事物的發(fā)展是量的漸進11.物理學有一條“熵定律”,該定律認為,開放的系統(tǒng)可以不斷與外部交換能量和物質,從而有利于系統(tǒng)長期健康發(fā)展;反之,封閉系統(tǒng)則容易走向無序,導致原有結構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從哲學角度看,“熵定律”表明A.聯(lián)系是指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B.事物失去了與周圍事物的聯(lián)系,該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發(fā)展的條件C.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整體功能總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D.萬事萬物不能作為個體事物而存在12.智齒是人的第三大臼齒,用于切割食物。 現(xiàn)代人的飲食比古人的軟,也更容易咀嚼,顎部因此變小,智齒往往長不出來。 有科學家認為,智齒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最終消失。這一現(xiàn)象蘊含的哲學道理是A. 認識推動實踐的發(fā)展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C. 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D.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6.甲說:“我在故我思。”乙則說:“我思故我在!睆募滓覂扇擞^點可以看出①兩者的觀點反映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②甲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乙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③甲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乙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④兩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質和意識誰決定誰的問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哈佛大學的校訓是:“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以真理為友”。短短的一句話里面卻包含兩個哲學家的名字。這些著名的大學都把哲學點亮的精神火炬高高舉起,是因為①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②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fā)展、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③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④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fā)展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 近年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3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織宣布發(fā)現(xiàn)了一新的中微子振蕩,有助于破解反物質消失之謎,3月,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宣布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魻栃蛔u為“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發(fā)現(xiàn)”?茖W家的這些發(fā)現(xiàn)再次證明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維 C.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D.哲學源于對世界的驚異 “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毕铝杏^點中蘊含的哲理與此不同的是A. B.天地之變,陰陽之化C.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D.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這是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中的詩句。其中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告訴我們的哲學道理是A.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B.任何事物都是相對運動和絕對靜止的統(tǒng)一C.我們在看到事物絕對運動的同時,也不能否認相對靜止的存在D.離開物質談運動和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不正確的.上帝粒子是當前物質理論中最后一個未被發(fā)現(xiàn)的粒子。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押過100美元賭注,賭上帝粒子無法找到。但是,7月4日,歐洲原子中心(CERN)宣布發(fā)現(xiàn)新亞原子粒子,疑似上帝粒子。它的發(fā)現(xiàn),將徹底改變現(xiàn)有的物理學理論體系,并進而揭開充斥在宇宙中的暗物質的神秘本質。這表明①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既有真理總是不斷被推翻,并向前發(fā)展 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是無法確定的 思維能夠正確地認識存在A. B. C. D.19.在《集安高句麗壁畫》一書中,作者稱圖一為“剁肉圖”,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結合該書圖二“烤肉串”和圖三“廚師扇風”,認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稱“便面”的中國古扇,因此圖一應叫“烤肉圖”。對文物圖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見解,應堅持的正確觀點是:A.對同一確定對象的認識,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是客觀的,是對客觀對象的認識  C.真理是有條件的,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  D.真理是具體的,是相對特定的過程而言的20.俗話說:“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边@句話的哲學寓意是A.事物是不斷的變化發(fā)展的 B.整體對局部起決定作用C. 局部的性質和意義的體現(xiàn)離不開整體 D.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1.中國的成語或諺語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國妤聲音》另一個創(chuàng)新點是它的運作模式,即嘗試制播分離,與市場化運作結合,打造媒體、營銷、資源整合的產業(yè)鏈條,利用微博等社交媒體,讓話題、熱點、感動、懸念、期待不斷,激發(fā)企業(yè)、媒體、觀眾、網民的欲望。這啟示我們創(chuàng)新中要堅持對既往的否定和對現(xiàn)實的肯定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構成事物的發(fā)展主動運用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用綜合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要通過數(shù)量的積累,為事物質變創(chuàng)造條件A.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第Ⅱ卷(主觀湖北省武漢市新洲一中屆高二(下)三月月考政治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212403.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湛江一中屆高三5月高考模擬政治試題(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