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鄒城市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試 題5.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摘錄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話,“我們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是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數(shù)人手中”,還找到了下面的圖片。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內容最合適的課題是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雅典民主政治確立之研究C.雅典民主政治利弊之研究D.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對貴族的斗爭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社會因素是 A.平民開展暴力斗爭 B.平民中新興工商業(yè)者力量壯大 C.平民中不再有債奴 D.代表平民利益的領袖不斷改革7.公元6-7世紀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時期,而同時期的中華文明也取得了重大發(fā)展,這里的“成熟”和“重大發(fā)展”分別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開始走上坦途;世襲制被徹底廢除 B.羅馬開始頒行第一部成文法;科舉制度開始形成 C.雅典的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郡國并行制度尚存 D.羅馬法律建設形成完備體系:中央集權制度完善8.恩格斯指出,“羅馬法……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大多數(shù)法律關系”,是“商品生產者社會第一個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材料所表達含義的是 A.羅馬法是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法典 B.羅馬法是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有力支柱C.羅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羅馬法是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基礎9.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諸政治實踐開始于 A.洋務運動時期 B.維新變法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10.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從愛國主義出發(fā)走向近代化和從愛國主義出發(fā)回到中世紀,確乎并不同義!逼渲小皬膼蹏髁x出發(fā)回到中世紀”的評價最適用于 A.義和團運動 B.維新變法 C.太平天國運動 D.新文化運動11.有人說:工業(yè)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xiàn)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其中“轉變”的含義是 A.東方從屬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D.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2.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在1894年估計約有l(wèi)億多美元,到1914年時已增至9.6億多美元……這些投資有很大部分不是來自于國外的資本流入,而是由對中國的暴力掠奪轉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賠款’(即《辛丑條約》的賠款)有一部分就轉化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企業(yè)投資”(陳爭平等著《中國近代經濟史教程》)。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列強對華資本輸出始予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B.資本輸出基本來源于列強國內的剩余資本 C.甲午戰(zhàn)爭以后列強對華輸出資本增長迅速 D.資本輸出為中國民族經濟發(fā)展注入了資金13.旨在“打下按西方模式建立一個近代國家的基礎”,逐步形成既有近代資本主義的共同特征,又有本國特色的社會經濟結構,為其國家起飛奠定了基礎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維新 C.洋務運動 D.辛亥革命14.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的《權利法案》沿襲了羅馬法的精神,又開啟了近代民主代議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進程中最為深遠的影響是 A.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 B.以明確的法律條文捍衛(wèi)了資產階級利益,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C.實現(xiàn)了由“主權在君”到“主權在民”的革命性轉折 D.解決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動蕩問題,為國家崛起提供了堅實的政權保障15.安妮女王沒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復歸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榮革命”的成果將要功虧一簣。因此,1701年英國通過法律規(guī)定,安妮去世后主位將轉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親索菲亞手中。此舉體現(xiàn)了英國政體的本質特點是 A.議會權力高于國王權力 B.王位繼承制存在缺陷 C.深受歐洲大陸王室影響 D.以和平方式過渡政權16.I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災,省委書記萬里說:“我們不能眼看著農村大片土地撂荒……,與其拋荒倒不如讓農民個人耕種,充分發(fā)揮各自潛力,盡量多種‘保命麥’,渡過災荒!庇谑鞘∥瘺Q定“借地渡荒”,即借給每一個農民三分地用于種麥,對超產部分不計征購,歸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灘種植的糧油作物誰種誰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開違背了社會主義原則, B.實際上否定了人民公社體制 C.完全滿足了群眾的±地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7.英國《衛(wèi)報》1979年9月24日刊文《建國三十周年,新的長征開始了》說:“中國一定要在本世紀末成為一個工業(yè)和軍事大國。但是,首先要解決若干比較緊迫的問題!庇绊懏敃r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緊追問題是 A.人口基數(shù)過大 B.經濟模式單一 C.社會思想保守 D.階級斗爭尚存18.某同學運用以下素材撰寫歷史小論文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③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④“一國兩制”。 據此判斷,最適合這位同學小論文的主題應該是 A.中國走向世界 B.改革開放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開拓 D.偉大的歷史轉折19.中美在上海發(fā)表的《聯(lián)合公報》中聲明: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qū)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 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xié)議或諒解。這主要針對A.蘇聯(lián)在亞太地區(qū)的擴張 B.中國國際地位提高C.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霸權 D.日本邁向政治大國20.有一記錄新中國外交歷程的12集紀念光盤,每一集的標題都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外交特點。其中集中反映20世紀后半期中美關系特點的標題是A.“一往情深”、“患難與共”、“情深意長”B.“分道揚鑣”、“冤家路窄”、“峰回路轉” C.“求同存異”、“風云突變”、“重歸于好” D.“若即若離”、“冰釋雪融”、“錦上添花”21.楊奎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中曾這樣評價新中國的外交政策:“這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一邊倒’,轉向較多地考慮國家現(xiàn)實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痹撚^點依據的史實應該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參加萬隆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政策 D.參加日內瓦會議22.顧準認為,西方近代兩股潮流催生兩種風格各異的政治傳統(tǒng):一是經驗主義,“一寸一寸前進”“螺旋上升”,沉著事功。二是理想主義,動輒革命,狂飆突起。政治傳統(tǒng)“理想主義”的典型國家應該是A.法國 B.英國 C.美國 D.德國2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通過20世紀上半期的震蕩,人們開始認識到維護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穩(wěn)定的重要性。”為此“人們,采取的“維護”措施不包括A.聯(lián)合國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 D.北美自由貿易區(qū)24.羅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職時,這個絕望的國家給予了羅斯福一個獨裁者的權力。 這里的“獨裁者”,要按它在羅馬共和國憲法中的本意來解釋,是指為了幫助國家渡過災難性的危機而被賦予臨時性的絕對權力的人。羅斯福“獨裁”產生的重要影響是A.有效根除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危險和隱患B.突出了政府的地位,危害了三權分立的體制C.開創(chuàng)了資本主義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D.提高了經濟的活力,刺激了對外貿易的發(fā)展25.美國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經濟方面,至少已出現(xiàn)5個主要集團。從政治上看,更多的勢力中心已經出現(xiàn)……”這說明A.兩極格局瓦解了 B.多極化趨勢出現(xiàn)C.多極化趨勢加強 D.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的主流26. 1970年美國總統(tǒng)外交政策咨文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預備與北京建立對話。我們不能接受其意識形態(tài)觀點,或者共產主義中國必然在亞洲施展霸權的理念。但是我們也不希望對中國施加一種國際立場,否定了它的合法國家利益。”這段咨文反映出美國對華政策的新動向是 A.強調中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 B.美國愿意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 C.中美關系開始走上正;缆 D.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外交政策27.蘇聯(lián)已解體多年,俄羅斯人民對十月革命的積極評價卻越來越多,相當多俄羅斯人懷念十月革命,甚至向往能恢復蘇聯(lián)時代。2009年11月7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舉行了紀念十月革命92周年的群眾游行。以歷史的眼光看,俄羅斯人懷念十月革命的最大理由是A.它以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為政治目的 B.它的成功證明了列寧主義的正確性C.它為俄國社會發(fā)展開辟一條新道路 D.它開創(chuàng)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新局面28.美國中央情報局從1958年開始評估中蘇關系的發(fā)展趨勢,每年一個評估報告。其中1958年的評估報告認為,中蘇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蘇意識形態(tài)一致,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二是政治目標一樣,都要走向共產主義:三是敵人一樣,都是美國人。這表明該報告A.正確預見了中蘇關系發(fā)展的走向 B.忽視了中蘇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分歧C.忽視了中蘇兩國國家利益的矛盾 D.正確指出了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29.美國學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資本主義的邏輯最終必然到達全球范圍,它從16世紀在歐洲誕生到今天已經真正達到全球范圍”,“整個世界都是在這個單一的我們稱之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社會分工架構之內運作的!毕铝杏^點與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資本主義在全球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B.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產物C.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世界經濟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趨勢30.與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不同之處是A.發(fā)達國家居于主導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協(xié)調機制 C.實現(xiàn)了自由貿易 山東省鄒城市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041351.html
相關閱讀:高三歷史必修一調研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