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四中屆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歷史部分24. 費孝通說:“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的同心圓波的性質……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彼枥L的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組織體系是A.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份 B.“家國同構”理想的表現(xiàn)C.“三綱五常”原則的體現(xiàn) D.分封制森嚴等級的反映25. 劉向在《戰(zhàn)國策續(xù)錄》中說:戰(zhàn)國時期,“國異政教,各國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故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于世,而游說權謀之徒,見貴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說明當時A.沒有天子,沒有諸侯,只有游說權謀之徒得勢B.為適應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各諸侯國重視儒家和縱橫家C.孟子、荀子摒棄學術爭端,聯(lián)袂對抗游說權謀之徒D.從現(xiàn)實的目的出發(fā),各諸侯國重視縱橫家,摒棄儒家學說26. 古羅馬著名法學家西塞羅說:“真正的法律,是廣泛流傳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變的,與自然和諧一致的健全的理性。為了避免法令違背這個法則,宗教絕不能禁止或部分廢止它,我們也無權通過元老院或人民使我們自己不受約束!毕铝袑Σ牧现形魅_觀點的理解錯誤的是A.認為法律是理性的表現(xiàn) B.以法律維護社會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C.強調法律的廣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D.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則27. 明朝官員丘浚說:“井田既廢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貧富不均!薄跋尢镏x,均田之制雖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暫而不可以常也,終莫若聽民自便為之得也。”材料反映丘浚A.主張實行“均田制” B.主張以道德教化緩解土地兼并C.認為土地兼并難以根治 D.主張復興古代土地國有制28. “面對與西方的沖突一敗再敗,當時的開明士大夫階級發(fā)動了‘自強’運動,打算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工具來保護中國文明,即通過獲得西方在武器和機械方面的優(yōu)勢,保持中國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彼顾蚶锇⒅Z斯隨即指出:“這一‘自強’運動注定要失敗,因為它所基于的基本設想是荒謬的。”斯塔夫里阿諾斯之所以認為“荒謬”,主要是因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導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嚴重動搖C.西方文明與儒家文明兩者根本對立無法兼容D.不徹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國真正強大29. “民生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資本主義是以賺錢為目的,民生主義是以養(yǎng)民為目的。有了這種以養(yǎng)民為目的的好主義,從前不好的資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們實行民生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對于資本制度只可以逐漸改良,不能夠馬上推翻!痹摬牧媳砻鲗O中山A.提示了資本主義不公平的根源 B.主張用民生主義改造資本主義C.放棄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信念 D.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30. 以下是林紓等人對某事件的看法:“功利倡而廉恥喪,科學尊而禮義亡,以放蕩為自由,以攘奪為責任……直與猩紅熱、梅毒等輸入無異”,“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販,均可用為教授矣!币韵铝袑Υ朔治霾粶蚀_的是A.近代西方列強侵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B(tài).西方思想傳播對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C.新思潮引起了舊勢力的仇視與恐懼D.反映了該事件存在對中國文化絕對否定的錯誤31.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國下發(fā)《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第40條規(guī)定:“要保障社員個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資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車、縫紉機等,和在銀行、信用社的存款,永遠歸社員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項規(guī)定A.廢除了人民公社體制 B.承認了生產資料私有制C.扭轉了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D.有助于克服平均主義32. 據統(tǒng)計,1978~1998年,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yè)占工業(yè)總產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體工業(yè)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鄉(xiāng)個體工業(yè)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經濟類型工業(yè)比重由0.48%上升到19.9%。這說明A.工業(yè)投資主體具有多元化 B.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成為工業(yè)的新生力量C.國有工業(yè)所有制得到優(yōu)化 D.我國工業(yè)產業(yè)結構得到調整33. 被譽為現(xiàn)代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論》中指出:“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wěn)定!弊髡叩倪@一提醒主要是為了防止A.勞資矛盾的激化 B.城鄉(xiāng)差別的擴大C.經濟危機的發(fā)生 D.壟斷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34. 學者彭慕蘭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國及歐洲的工業(yè)化幾乎完全是一種“歷史的偶然”;18世紀中葉以前的中國與西歐沒什么實質性的區(qū)別,只是煤的廣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陸殖民這兩項“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歐洲勝出。作者意在強調A.經濟發(fā)展、市場需求和議會制度確立是工業(yè)革命的必然因素 B.中國從西漢時期開始用煤,歷史悠久,可以進行工業(yè)革命C.西歐興起有偶然性,市場擴大與煤的利用是西歐勝出的關鍵D.煤的利用與社會結構、社會分工、整個生產力的發(fā)展階段脫鉤35. 1982年,里根在美國國會發(fā)表演說稱,“我現(xiàn)在要敘述的長期計劃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進,將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棄置在歷史的灰燼之中,正如它曾將其他壓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現(xiàn)自我的暴政棄置一樣!眑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動美國政府:“對于蘇聯(lián)來說,最大的危險之一就是他們的思想、人民、社會同我們相接觸。……如果我們不這樣做,而是孤立東方,減少它同我們的聯(lián)系,我們就丟掉了我們對付克里姆林宮領導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睂ι鲜霾牧侠斫庹_的是A.其標志著美國“和平演變”戰(zhàn)略的正式實施B.其實質與杜魯門主義相同C.其表明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戰(zhàn)略攻勢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價值觀40.(25分)近現(xiàn)代中外農業(yè)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特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60年至1829年,英國頒布的圈地法令數量變化示意圖——根據《Phillis Deane and W、A、Cole,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M]、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1969》中的有關數據編制材料二1700年,貴族擁有的土地達15%~20%,1780年則達20%~25%,1851年,英國的10個郡中,100~299英畝的農場數有15900個,300~499英畝的農場數有3200個, 500~999英畝的農場數有1529個,1000英畝以上的農場數有323個!驖h《晚近英國農業(yè)史研究綜述》材料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傳統(tǒng)村社農民反而比具有一盤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難集體化,與斯大林的設想相反,傳統(tǒng)村社的自治功能與“集體主義”紐帶恰恰成了農民擁有的組織資源,使其更能抵制來自外部的強制。從宰殺大半牲畜的消極抗拒,直到出現(xiàn)70萬農民卷入的“斯大林的農民戰(zhàn)爭”!逦颍骸豆缰i一一農村集體化再認識》材料四新中國建立之初,基本延續(xù)了革命戰(zhàn)爭期間的土地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分田到戶。之后很快受到“重工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影響。為了在基本缺乏外援的條件下解決工業(yè)發(fā)展資本、原料、勞動力等問題,中央在農業(yè)合作社試點,初級社的基礎上,很快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了高級社,建立其農業(yè)集體化模式,之后又在此前提下推動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自然土地產權也由初期個人所有向集體所有轉化。1978年之后,在安徽鳳陽花鼓的影響下,很快便把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推向了全國,由此引發(fā)了農村經濟的大發(fā)展!吨袊r業(yè)發(fā)展概況》(1)據材料一、二概括英國農業(yè)經營的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10分)(2)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斯大林推行農業(yè)集體化的原因及其影響。(9分)(3)據材料四概述新中國農村生產關系進行了哪些調整?(6分)41.(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一個極其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對其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地位問題,史學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觀點認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鋪設了道路,對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見圖示)材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材料中關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歷史地位的觀點。(要求:對該觀點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角度廣泛,史論結合)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正式簽署關于廢除奴隸制度的法令前,俄國有三個階級分別提出解決農奴問題的方案。地主貴族的改革草案:主張只給農奴人身自由,不給他們土地所有權,并且提議減少農民的份地,堅決主張農民使用份地必須負擔繁重的義務。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的改革草案:主張解放農民并讓農民得到他耕種的全部土地,但農民應付給地主贖金,否則就是破壞私有權,因而要求兼顧地主和農民的利益,實現(xiàn)兩個階級的妥協(xié)。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改革草案:主張徹底廢除農奴制度,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建立共和國!栈莘摇抖韲母锸贰罚1)1861年改革體現(xiàn)了上述哪個草案的內容?并分析此次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另外兩個草案未被采納的主要原因。(6分)46.(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以下是選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報》的一段文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救亡之策,惟泯漢滿,和革黨,調新舊,速建聯(lián)邦共和大國。……條乞億兆同胞,軍民一心,速迎天機,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憲國。袁世凱資格,適于總統(tǒng),外論亦協(xié),方不可折入滿洲,存帝自擾!秱惗厝A僑致全國同胞電》(1)據材料,概括指出倫敦華僑支持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的理由。(9分)(2)結合史實,說明倫敦華僑建立貴州省遵義四中屆高三上學期第五次月考歷史試題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033873.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五校協(xié)作體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