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興國縣將軍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暫缺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表為四種不同細胞的比較結果,正確的是( )選項細胞細胞核光合作用染色質細胞全能性細胞周期A綠藻細胞無有無無有B固氮菌細胞有無有有有C兔成熟紅細胞無無有有無D蜜蜂卵細胞有無有有無2、下列生物學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到所有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B、新鮮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可觀察到紅色的細胞核和綠色的細胞質C、蛋清中加入食鹽出現白色絮狀物,這是在食鹽作用下蛋白質結構發(fā)生變化而析出的D、將細菌細胞壁分離處理后加入斐林試劑并加熱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其中可能含有糖類3、下列有關對生物體內水的描述,錯誤的是( )A、幼兒身體細胞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大時,代謝越活躍B、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中既產生水也消耗水C、細胞吸水是水分子從相對含量高向相對含量低跨膜運輸的過程D、心肌含結合水相對較多故結構堅韌,但其自由水仍多于結合水4、現有2000個氨基酸,其中氨基有2010個,羧基有2040個,則由此合成的5條肽鏈中共有肽鍵、氨基和羧基的數目是( )A、1995 2005 2035 B、1995 5 5C、1995 15 45 D、2005 10 405、下列有關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的組成元素共有一百多種B、各種有機分子都因物種不同而存在結構差異C、淀粉、纖維素、乳糖的最終水解產物都是葡萄糖D、糖蛋白、抗體、受體、限制酶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6、下列有關細胞及物質組成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所有細胞都含有磷脂B、細胞是所有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C、DNA分子的多樣性由堿基的種類決定D、精瘦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7、下列關于生物膜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有幾項( )①抗體的合成和加工過程均需要生物膜系統的參與 ②神經細胞釋放神經遞質的過程是以胞吐的方式進行的 ③高爾基體中的蛋白質類激素運輸到細胞外經過的生物膜層數為2層 ④利用人工膜技術制成的微球體可將抗體、酶、核酸等大分子或小分子藥物運輸到患病部位的細胞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8、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核糖體的化學組成和HIV病毒相似,其形成與核仁有關B、人體內的激素并非全由核糖體合成C、線粒體是細胞內物質氧化和能量轉換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固定光能的主要場所D、內質網、高爾基體是分泌蛋白加工和運輸的場所9、下列對實驗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細胞膜、核糖體等結構B、分泌蛋白合成、分泌過程的實驗和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C、視野中觀察到植物細胞原生質層與細胞壁處于分離狀態(tài),據此不能判斷核細胞正在失水D、傘藻的嫁接試驗說明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10、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真核細胞的內層核膜常與內質網膜相連B、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核主要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質構成C、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核孔,核糖核酸、蛋白等大分子物質可以經核孔出入細胞核D、原核細胞的擬核除沒有核膜外,其他方面與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沒有差別11、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下列結論(假說)錯誤的是( )A、脂溶性物質更易通過細胞膜說明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B、撮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脂質鋪展成的單分子層是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說明膜中的脂質分子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C、電鏡下細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羅伯特森認為生物膜由脂質—蛋白質—脂質三層構成D、人鼠細胞雜交實驗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12、為了研究小腸對葡萄和果糖的吸收方式,實驗小組制備了若干不同條件下的小腸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如下現象:①細胞在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果糖溶液中均先皺縮后膨脹;②用呼吸酶抑制劑處理過的細胞在10%的葡萄糖溶液中皺縮,在10%果糖溶液中先皺縮后膨脹;③加入抑制載體蛋白活性物質的裝片中,細胞在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果糖溶液中均皺縮。則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方式分別為( )A、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 B、主動運輸 協助擴散C、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D、協助擴散 協助擴散13、某物質常溫下能分解果肉細胞壁中的果膠,提高果汁產出量,使果汁變得清亮,對該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氨基酸和核苷酸組成 B、能分解果肉細胞壁中的纖維素C、在低溫條件下會失去活性 D、在蛋白酶作用下可能會被降解14、下列關于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若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可選用淀粉酶,檢測試劑用斐林試劑B、若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可選用淀粉酶,檢測試劑用斐林試劑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中,溫度、PH屬于無關變量D、可通過檢測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5、下列關于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A、ATP是細胞內所有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B、水的光解過程不需要ATP,C3的還原需要ATPC、長跑時水解ATP的速率要比合成ATP的速率快得多D、ATP脫去兩個高能磷酸鍵后即可成為合成DNA的原料16、以下關于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提取色素時未加碳酸鈣將會使藍綠色的色素帶變窄,橙黃色的色素帶基本沒變化B、由于綠葉中的色素能溶解在無水乙醇中,所以可用無水乙醇分離色素得到四條色素帶C、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帶距離濾液細線最近D、濾紙條上最寬的色素帶是葉綠素b17、某研究小組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類型,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不考慮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酵母菌的能量只來自培養(yǎng)液中的葡萄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甲裝置有色液滴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B、乙裝置有色液滴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代表了無氧呼吸速率C、若甲乙裝置向左、右移動距離均為3個單位,則兩個裝置內的酵母菌共消耗葡萄糖2個單位D、若甲乙裝置液滴均勻不移動,則表明酵母菌無生命力18、小麥植株在不同光照條件下,1小時內Q2產生總量和CO2釋放量如右圖所示,假設呼吸底物為糖類,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光照強度為a時,植株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B、光照強度為b時,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光照強度為c時,植株1小時內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為6個單位D、光照強度為d時,植株1小時內向環(huán)境釋放的O2量為2個單位19、惡性腫瘤,俗稱為癌癥,占疾病死亡比率的22.17%,位于所有疾病之首,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下列有關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癌變是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的結果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存對正常細胞是有害的C、細胞的癌變可能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降低有關 D、細胞癌變一般不會通過生殖細胞傳給下一代20、下列有關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闡述,錯誤的是( )①C、H、O、N、P是生長素、ATP、染色質、核甘酸共有的化學元素②線粒體可在有氧條件下將葡萄糖氧化分解為CO2和水③乳酸菌、酵母菌和藍藻的細胞內都有核糖體、DNA、RNA④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質⑤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②④21、下列關于人體細胞代謝場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乳酸產生的場所是線粒體B、雌性激素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C、血紅蛋白合成的場所是高爾基體D、遺傳物質復制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22、如右圖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的關系圖,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2、3受阻時,會引起組織水腫B、乙表示血漿,通常情況下其滲透壓高于丁C、甲通過毛細血管壁與丁進行物質交換D、丁液中CO2濃度比甲液中的高23、穩(wěn)態(tài)逐漸發(fā)展成為了適用于整個生物科學的基本概念。對此不正確的理解是A、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具體是指內環(huán)境的溫度、滲透壓和酸堿度的恒定不變B、穩(wěn)態(tài)下內環(huán)境的各種成分含量相對穩(wěn)定,但成分不斷更新C、人體、種群、生態(tài)系統等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均存在穩(wěn)態(tài)D、生態(tài)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因為生態(tài)系統存在自我調節(jié)能力24、右圖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②③依次為血液、組織液和細胞內液B、②中可能含有乙酰膽堿等興奮型神經遞質C、①與②④相比,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D、正常情況下,①中不存在蛋白質25、下列可在內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是( )A、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B、神經遞質的失活C、HIV的逆轉錄 D、神經遞質的合成26、內環(huán)境必須保持穩(wěn)定,細胞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有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A、由于血漿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緩沖物質,所以它的PH維持穩(wěn)態(tài)B、內環(huán)境溫度的相對恒定和“生物鐘”都受到下丘腦的調控C、劇烈運動積累了乳酸等物質,所以肌肉感到酸脹,當乳酸尿液排出,其酸脹消失D、血漿中缺少蛋白質會引起血漿中的水分減少,從而導致組織水腫27、下列關于神經興奮,敘述正確的是( )A、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膜內為正、膜外為負B、突觸間隙中的神經遞質經主動運輸穿過突觸后膜而傳遞興奮C、突觸小體完成“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D、神經纖維接受刺激產生的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28、下列有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突觸后膜受體與相應神經遞質結合后,引起Na+通過被動運輸方式內流到突觸后膜以內B、在突觸后膜發(fā)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C、突觸后膜內的Na+通過主動運輸方式外流到突觸后膜之外D、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29、動物被運輸過程中,體內皮質醇激素的變化能調節(jié)其對刺激的適應能力。右圖為皮質醇分泌的調江西省興國縣將軍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暫缺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947053.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生物文)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