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四地六校 ” 第一次聯考高 二 政 治 試 題(考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第Ⅰ卷 (選擇題 共50分)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時代,人們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該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飲”、“慢旅游”、“慢運動”等行列。這反映了A.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B.哲學來源于人們形成的世界觀 C.方法論影響世界觀 D.哲學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升華2、“比”、“從”、“北”、“化”四個字由“人”字以不同結構構成(右圖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長歷程,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內在邏輯體系。我們可以體會到,與人“比”后,總會模仿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即“從”;之后會產生叛逆,即“北”;最后,能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一切為我所用,進入“化”的階段。上述材料說明①哲學智慧概括了人們的生活與實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②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壅軐W的根本任務就在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軓囊庾R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宇宙創(chuàng)造過程中,上帝沒有位置……沒有必要借助上帝來為宇宙按下啟動鍵”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設計》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從世界觀上看,與該觀點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萬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團火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構成 ④黑格爾: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改革開放的30多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fā)展的3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由此可見A.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B哲學是時代進步的助推器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當今時代精神上的精華D真正的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B....有人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有人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去尋找與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這主要體現 ( )A.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B.尋找真理性認識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C.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D.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10、,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說,自己的作品與家鄉(xiāng)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藝術風格也深受故鄉(xiāng)的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等民間藝術的影響。莫言獨具特色的小說創(chuàng)作揭示的哲學道理有( ) ①意識形式的差異性決定了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的多樣性 ②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應當是多種多樣的 ③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存在取決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識如何反映客觀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個性、能力和素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目前人們已經制造出“基因魚”、“基因豬”等新型物種,將來還會有意識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種。可是,如果沒有業(yè)已存在的物種,沒有遺傳物質染色體上的基因,沒有基因變化規(guī)律,新的物種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這一事實充分說明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越來越弱 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圩匀唤缡强陀^存在的 ④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是客觀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中國哲學家馮友蘭說:“宇宙間若沒有鳥或蜂蟻,不過是沒有鳥或蜂蟻。但宇宙間若沒有人,則宇宙間即沒有解,沒有覺,至少是沒有較高程度的覺解……我們可以說,天若不生人,萬古常如夜!毕铝斜硎雠c此段話意思相近的是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絕對觀念外化為萬事萬物C.物是觀念的集合 D.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近來,湖北巴東發(fā)生地震,湖北各地都有震感。地震的頻繁發(fā)生讓民眾產生恐慌情緒。有關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tài)’,‘震動’是地球的常態(tài)。”從現有研究水平來看,根據已有的歷史地震資料,進行中長期的地震預報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谒季S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苓\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A.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B.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C.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D.事物的運動是相對的,事物的靜止是絕對15、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的虹灣以東地區(qū)實現軟著陸。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版隙鹑枴睂㈤_創(chuàng)人類月球探測史的多項“首次”,這表明①我國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②實踐是客觀物質性的活動、蹖嵺`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苁挛锏囊(guī)律在實踐中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一位詩人曾用生動的語言表述了錯誤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惡棍,每個喜歡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終身相許的情人。我總是先給他們一分荒謬,兩分不幸,再給他們三分收獲,四分歡欣!睆倪@一自白得出的結論是真理與誤既對立又統一,誤從反面推動真理的發(fā)展對認識個體來說,犯的錯誤越多所獲得的真理就越多找出所犯錯誤的原因,意味著接近了真理誤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真理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污水定理”,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到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這給我們的辯證法啟示是 A.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B. 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要重視量變C. 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D. 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綜合國力,都有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發(fā)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fā)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沒有變。對這里的“變”與“沒有變”理解正確的是①“變”是事物的絕對運動,“沒有變”是事物的相對靜止②“變”的是部分,“沒有變”的是整體,整體決定部分③“變”與“沒有變”構成一對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④“變”的是量,“沒有變”的是質,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漫畫中的母親把自己在牌桌上的失利(“輸”)遷怒于身后看“書”的孩子,這一做法①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谑俏ㄐ闹髁x世界觀的表現 ③違背了聯系的普遍性、苓`背了規(guī)律的客觀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22.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點燃兩根火柴,并分開很遠擺放,不一會兒就熄滅了;讓兩根火柴緊挨著,時隔不久也熄滅了;只有當兩者的間隙適中時,兩根火柴才相互輝映,直至全部化為灰燼?茖W家稱這種現象為“溫熱有間隙效應”。這一現象蘊含的哲學觀點是A.要抓住時機,積極促成質變 B.過猶不及,要把握火候和分寸C.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D.事物在結構和排列順序上的變化能引起質變.“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年有所虧。”這句話主要告訴我們A.要重視量的積累 B.要抓住機遇,促成飛躍C.要重視意識的作用 D.要對未來充滿信心.1G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2G手機增加了短信、WAP上網等功能,3G手機又增添了視頻通話等功能。這表明( )。①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谛率挛锸窃谂f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坌率挛飪(yōu)于舊事物、苄率挛锸菍εf事物的徹底否定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27.從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們黨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運用認識論相關原理,說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的合理性。(9分)28.入冬以來,全國各地不斷遭到“霧霾”侵襲,“PM2.5”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話題。我校同學以“應對霧霾 保護生態(tài)”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認識問題? 21世紀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污染,物種滅絕。(1)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觀點談談對我國生態(tài)問題的看法。(分)解決問題?—5 6—10 11—15 11—15 21—2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大題,共50分)26.(10分)27.(9分)28.(1)(12分)(2)(9分)(3)(10分)下學期“四地六校 ” 高二政治第一次聯考評分標準1—5ACCCD 6—10BCBDC 11--15BDBCC 16—20CCDDD 21—25ABAAA26、①“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符合唯物辯證法關于質變的規(guī)定的。哲學上把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質變。(2分)②但就此認為“質變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則是不準確的。因為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壞變好,還有一種是由好變壞。因此,不能絕對地說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即質變是新事物的產生。只有向前的、向上的、向好的方面發(fā)生的質變才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3分)③ “只有質變才有實際意義”的結論違背了事物發(fā)展的兩種狀態(tài)之間的辯證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沒有質變也就沒有發(fā)展。因此,對于事物的發(fā)展來說,量變、質變同樣有意義。(5分)27、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定位是實踐不斷深化的結果。(3分)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我黨對政府與市場關系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認識,說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政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860242.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理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