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電位的相關高考試題歸類解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神經(jīng)細胞的電位變化日益成為各套高考試題集中考查的熱點。原因是電位變化能夠綜合考查考生對“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及其相關知識掌握的透徹和靈活程度。而另外可以綜合的考查物理學的電位變化,數(shù)學模型的概括統(tǒng)一。所以,現(xiàn)將近年高考試題中的相關問題做一梳理和比較,希望能夠對此類問題清晰思路,深入理解。

 

一、有關電位變化機理的背景知識

 

1.靜息電位 由于神經(jīng)細胞膜內外各種電解質離子濃度不同,膜外鈉離子濃度高,膜內鉀離子濃度高,而神經(jīng)細胞膜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神經(jīng)細胞膜在靜息時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小,膜內的鉀離子擴散到膜外,而膜內的負離子卻不能擴散出去,膜外的鈉離子也不能擴散進來。所以,膜內為負,膜外為正(極化狀態(tài))。

 

2.動作電位 在神經(jīng)纖維膜上有兩種離子通道,一種是鈉離子通道,一種是鉀離子通道。當神經(jīng)某處受到刺激時會使鈉通道開放,于是膜外的鈉離子在短期內大量涌入膜內,該處極化狀態(tài)被破壞,變成了內正外負(反極化)。但在很短的時期內鈉通道又重新關閉,鉀通道隨之開放,鉀離子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膜電位又恢復到原來外正內負的狀態(tài)。右圖即為整個過程的電位變化曲線。接著,在短時間內,神經(jīng)纖維膜又恢復到原來的外正內負狀態(tài)──極化狀態(tài)。

 

去極化、反極化和復極化的過程,也就是動作電位──負電位的形成和恢復的過程,全部過程只需數(shù)毫秒的時間。

 

3.測定電位的方法 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槍烏賊大神經(jīng),具有的粗大的神經(jīng)纖維。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玻璃管微電極,很細到尖端直徑<1μm(只有0.5μm),管內充以KCl溶液,插入神經(jīng)纖維膜內,另一個電極放在膜外為參考電極,兩電極連接到電位儀測定極間電位差。發(fā)現(xiàn)未受刺激時的外正內負為靜息電位,此狀態(tài)時神經(jīng)纖維膜內的電位低于膜外的電位。也就是說,膜屬于極化狀態(tài)(有極性的狀態(tài))。受刺激后形成的外負內正為動作電位。不管是靜息電位還是動作電位均為跨膜電勢差。 

 

二、幾種高考典型試題的分類解讀

 

題型一:神經(jīng)細胞膜內外電位變化──

 

【典型題例1】:(2003年上海卷)將離體神經(jīng)置于不同鈉離子濃度的生理鹽水中,給予一定刺激后,下圖中能正確反映膜電位變化與鈉離子濃度關系的是(    )

 

 

 

 

 

 

 

【試題解讀】:生理鹽水中的離體神經(jīng),給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現(xiàn)膜電位變化,出現(xiàn)動作電位。鈉離子濃度越高,內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動作電位電位峰值就越大,則膜電位變化就越大。可見,神經(jīng)細胞膜外的膜電位變化和鈉離子濃度成正相關。D曲線正確。

 

【典型題例2】:(2010年課標卷)將神經(jīng)細胞置于相當于細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測得靜息電位。給予細胞一個適宜的刺激,膜兩側出現(xiàn)一個暫時性的電位變化,這種膜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適當降低溶液S中的Na+濃度,測量該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可觀察到( 。

 

A.靜息電位值減小                   B.靜息電位值增大   

 

C.動作電位峰值升高                 D.動作電位峰值降低

 

【試題解讀】:靜息電位的形成是因為神經(jīng)細胞內的鉀離子外流,動作電位的形成是因為神經(jīng)細胞外的鈉離子的內流導致。降低了外液中的Na+濃度,必然使得Na+內流減少,則動作電位的峰值就降低。

 

【解題啟示】:從兩道試題可以概括:神經(jīng)細胞的動作電位變化是在穩(wěn)定的生理鹽水溶液中進行的膜電位變化。外界鈉離子濃度不同,所產生的膜電位差也不同,動作電位的峰值就不同,兩者呈現(xiàn)正相關增長。

 

題型二、電流表指針偏轉推理──

 

【典型題例3】:(2007廣東卷/多選)神經(jīng)細胞在靜息時具有靜息電位,受到適宜刺激時可迅速產生能傳導的動作電位,這兩種電位可通過儀器測量。A、B、C、D均為測量神經(jīng)纖維靜息電位示意圖,正確的是(     )

 

 

 

 

 

 

【試題解讀】靜息電位是指細胞未受刺激時,存在于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不管是靜息電位還是動作電位均為跨膜電勢差。所以,B、D選項不是靜息電位測量方法。而A左側的內膜為負,右側膜外為正,電表指針向左偏轉;C選項右側的內膜為負,左側膜外為正,電表指針向右偏轉。正確選AC。

 

【典型題例4】:(2010年浙江卷)下圖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經(jīng)受到刺激后的電位變化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甲乙兩個電極處的膜外電位的大小與極性不同

 

B.圖②表示甲電極處的膜處于去極化過程,乙電極處的膜處于極化狀態(tài)

 

C.圖④表示甲電極處的膜處于復極化過程,乙電極處的膜處于反極化狀態(tài)

 

D.圖⑤表示甲電乙兩個電極處的膜均處于極化狀態(tài)

 

【試題解讀】:要注意審題不細致導致錯誤(有資料解析偏誤),這五個指針變化圖是神經(jīng)受到刺激后的電位變化的連續(xù)過程電位變化圖,即指針由①中間而②右偏,回③中間,再④向左,最后回到⑤中間。圖①指針不偏轉,說明甲和乙都為極化狀態(tài)且電位大小相同,A錯;圖②指針右偏,說明電流方向為甲→乙,受刺激部位為乙側,甲為極化狀態(tài),乙為反極化狀態(tài),處于去極化過程,B錯;③中指針偏回中間,說明興奮傳到了中點,甲和乙都為極化狀態(tài);圖④指針左偏,興奮傳到甲處,甲膜外為負,電流方向為乙→甲,處于反極化狀態(tài),乙膜外為正,處于極化狀態(tài),C錯;⑤指針偏回中間,說明甲乙都回到極化狀態(tài),所以答案為D。

 

【典型題例5】右圖表示神經(jīng)元聯(lián)系的一種形式,與此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刺激a處,會導致b處連續(xù)興奮或抑制,c處也發(fā)生電位變化

 

B.刺激b處,不會引起a和c處發(fā)生電位變化

 

C.刺激c處,a和b處都會產生興奮

 

D.刺激a處,b、c同時產生興奮或抑制

 

【試題解讀】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由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末端傳遞到下一個神經(jīng)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當刺激a處時,興奮方向a→b外、還有a→c環(huán)形路徑,因c處興奮,形成興奮傳導的環(huán)形回路而反復循環(huán),b處相繼又連續(xù)興奮或抑制,A選項正確;因為興奮繞一圈傳遞至c處時,還要經(jīng)過一個突觸,興奮通過突觸時有一個時間距離,b處產生電位變化在先,c處在后。刺激b處,c處會發(fā)生興奮或抑制,而無法逆突觸的反向傳導到a處,a沒有電位變化。刺激c處,同樣a沒有反應,b處有反應。

 

【解題啟示】:要注重刺激神經(jīng)纖維后的電位連續(xù)性變化過程;要梳理清楚幾個關系:極化狀態(tài)、去極化過程、反極化狀態(tài)、復極化過程的關系如;注意神經(jīng)纖維靜息電位測量方法與結果判斷;注意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方向和突觸間的單向傳導。

 

題型三、膜電位變化的坐標曲線──

 

【典型題例6】:(2009年安徽卷)離體神經(jīng)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jīng)沖動。圖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圖中a線段表示          電位;b點膜兩側的電位差為            ,此時Na+           (內、外)流。

 

【試題解讀】靜息電位時,因為膜內是負電位,受刺激后,電位出現(xiàn)反極化過程,所以曲線向上走向,直至到達y軸正值;到達峰值后,下降到y軸負值,最后復極化,恢復到原初的靜息電位的極化狀態(tài)。b點交于x軸,說明膜兩側的電位差為0mV。此時,仍然在去極化過程中,Na+仍然內流。

 

【典型題例7】:(2009年山東卷)右圖表示槍烏賊離體神經(jīng)纖維在Na+濃度不同的兩種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電位變化情況。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曲線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電位的變化

 

B.兩種海水中神經(jīng)纖維的靜息電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經(jīng)纖維靜息時,膜內Na+濃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經(jīng)纖維受刺激時,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 

 

【試題解讀】曲線a完全符合動作電位曲線圖,代表正常海水中膜電位的變化,A正確。ab兩條曲線的起點與終點的膜電位值相同,則說明兩種海水中神經(jīng)纖維的靜息電位相同,B正確。低Na+海水中神經(jīng)纖維靜息時,仍然鉀離子通道打開,向外流,而Na+主要位于膜外,比膜內濃度高,C正確。正常海水中神經(jīng)纖維受刺激時,膜外Na+通道打開,大量內流,導致膜內濃度高于膜外,答案為D。

 

【典型題例8】(2009年上海卷)神經(jīng)電位的測量裝置如右上圖所示,其中箭頭表示施加適宜刺激,陰影表示興奮區(qū)域。用記錄儀記錄A、B兩電極之間的電位差,結果如右側曲線圖。若將記錄儀的A、B兩電極均置于膜外,其它實驗條件不變,則測量結果是(   )

 

 

【試題解讀】右上圖施加刺激時,電流傳到A,A為正電位,B為正電位。若將記錄儀兩電極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為負電位,B為正電位,電位差為負,曲線向負軸延伸;然后恢復到A、B兩處都是正電位,電位差為0;電流到B時,A為正電位,B為負電位,電位差為正,然后又恢復為原0電位差。答案為C。

 

【解題啟示】:注意神經(jīng)細胞外的鈉離子的濃度和電位變化之間的關系。注意電流表的兩個電極的連接位置,放于膜內外而導致的電流方向和曲線方向不同;還要注重刺激后電位變化的方向性。 

 

三、同類電位變化題型的變式拓展

 

【變式拓展1】神經(jīng)遞質的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直接或間接調節(jié)細胞膜上離通道的開啟或關閉,造成離子通透性的改變,進而改變細胞膜電位。假如某一神經(jīng)遞質會使細胞膜上的氯離子通道開啟,使氯離子進入細胞內,由此會( 。

 

A.使細胞膜膜內電位變正       B.使鈉離子通道開放

 

C.使膜電位差維持不變          D.抑制細胞興奮

 

【變式拓展2】下圖是反射弧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刺激c點,檢測各位點電位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若檢測到b、d點有電位變化,說明興奮在同一神經(jīng)元上是雙向傳導的

 

  B.興奮由c傳導到e時,發(fā)生電信號一化學信號_電信號的轉換

 

  C.a處檢測不到電位變化,是由于突觸前膜釋放的是抑制性遞質

 

  D.電表①不偏轉,電表②偏轉兩次

 

【變式拓展3】(2010年海南卷)將記錄儀(R)的兩個電極置于某一條結構和功能完好的神經(jīng)表面,如下圖,給該神經(jīng)一個適宜的刺激使其產生興奮,可在R上記錄到電位的變化。能正確反映從刺激開始到興奮完成這段過程中電位變化的曲線是(    ) 

 

 

 

 

 

 

 

 

【變式拓展4】(2011年浙江卷)在離體實驗條件下單條神經(jīng)纖維的電位示意圖如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段的Na+ 內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  內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變式拓展答案】1.D 2.C 3.D 4.C 

 

參考文獻:

 

[1] 吳相鈺.《普通生物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二版 146-149

 

[2]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第一版 228-230

 

[3] 吳相鈺 劉恩山.《生物學·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6第一版 19-24

 

[4] 朱正威 趙占良.《生物·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 第二版 17-18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778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