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鐘 100分)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2014?駐馬店高二質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物分子(或離子)間的每次碰撞是反應的先決條件
B.反應物的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C.活化分子具有比普通分子更高的能量
D.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普通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如圖所示正反應的活化能為E-E1
答案: B
2.鹽酸與碳酸鈣反應時,下列措施能使最初的反應速率明顯加快的是( )
A.增加碳酸鈣的量 B.鹽酸的用量增加一倍
C.鹽酸用量減半,濃度加倍 D.增大體系壓強
解析: 增加固體的量不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鹽酸用量的多少與反應速率無關,鹽酸濃度加倍能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 C
3.(2014?開封高二質檢)下列條件的改變,一定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增大壓強 B.升高溫度
C.增大反應物的量 D.減小生成物的濃度
解析: 對于非氣體反應體系,增大壓強不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于反應物為固體的化學反應,改變反應物的量不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減小生成物的濃度使化學反應速率減慢。應選擇B項。
答案: B
4.一定溫度下,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下列反應:2HI(g)??H2(g)+I2(g)。若[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時,需要15 s,那么[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時,所需反應的時間為(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解析: 隨著反應進行,[HI]逐漸減小,反應速率減小,所以[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用時間大于10 s。
答案: C
5.反應N2+O2????一定條件2NO在恒溫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條件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
A.增大體積使壓強減小
B.體積不變,充入N2使壓強增大
C.體積不變,充入氦氣使氣體壓強增大
D.使總壓強不變,充入氖氣
解析: 增大體積引起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體積不變充入N2,N2的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體積不變,充入氦氣,各反應物的濃度并沒有改變,反應速率不變;總壓強不變,充入氖氣,體積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
答案: B
6.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組實驗中,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組號反應溫度/℃Na2S2O3H2SO4H2O體積/mL
體積/mL濃度/mol?L-1體積/mL濃度/mol?L-1
A1050.250.110
B1050.150.110
C3050.150.110
D3050.250.210
解析: 本題主要比較溫度和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溶液混合后總體積都相同,從溫度方面判斷C、D的反應速率大于A、B的反應速率;從濃度方面判斷,A、D的反應速率大于B、C的反應速率。所以反應速率最快的為D。
答案: D
7.可逆反應2X(g)+Y(s)??2Z(g)在t1時刻達到平衡狀態(tài)。當增大平衡體系壓強(減小容器體積)時,下列有關正、逆反應速率(v)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
解析: 此可逆反應是等體積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增大平衡體系的壓強,正、逆反應速率仍相等,但由于壓強增大,所以反應速率都增大。看圖分析選C。
答案: C
8.(2014?佛山高二質檢)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速率與時間的關系示意圖,在t1時刻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速率的變化都符合示意圖的反應是( )
A.2SO2(g)+O2(g)??2SO3(g) ΔH<0
B.4NH3(g)+5O2(g)??4NO(g)+6H2O(g) ΔH<0
C.H2(g)+I2(g)??2HI(g) ΔH>0
D.C(s)+H2O(g)??CO(g)+H2(g) ΔH>0
解析: 由圖意可知升溫和增壓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因此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的、氣態(tài)物質系數增大的反應。
答案: B
9.(2014?岳陽高二質檢)用來表示可逆反應2A(g)+B(g)??2C(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正確圖象為(雙選)( )
解析: 此反應正向的特點是氣體總體積減小、放熱的可逆反應。A項:溫度越高,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但溫度升高平衡左移,C的質量分數要降低,所以A正確;B項:表示溫度與v的關系,隨著溫度的升高,v(正)與v(逆)的總體趨勢卻下降,所以不正確,v(正)、v(逆)均應上升;C項:隨著壓強的增大,v(正)、v(逆)都增大,但對正反應速率影響更大;D項:隨著溫度的升高,A的轉化率應當降低。
答案: AC
10.在一定條件下,當單獨改變可逆反應N2+3H2??2NH3(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下列條件后,有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雙選)( )
A.加入催化劑,v正、v逆都發(fā)生變化,且變化的倍數相等
B.增大壓強,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數大于v逆增大的倍數
C.降低溫度,v正、v逆都減小,且v逆減小的倍數大于v正減小的倍數
D.加入氬氣,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數大于v逆增大的倍數
解析: 解決這類問題要把握增加濃度、增加壓強,升高溫度會使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增加,但對于不同的反應正逆反應速率增加的程度不都是一樣的,同理可以理解減少濃度減小壓強,降低溫度時,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情況。
催化劑能同倍改變v正、v逆,A正確,加壓v正、v逆均增大,且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B正確,降溫,v正、v逆均減小,且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C錯誤,加入氬氣,如恒溫、恒容,平衡不移動,v正、v逆不變化,如恒溫、恒壓,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均減小,且v正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0分)
11.(6分)簡述下列事實中,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化學反應的速率?
(1)集氣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氣體,在瓶外點燃鎂條時發(fā)生爆炸:______;
(2)KI晶體和HgCl2晶體混合后無明顯現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則很快生成HgI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濃度、同體積的鹽酸中放入同樣大小的鋅粒和鎂塊,產生氣體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樣大小的石灰石分別在0.1 mol?L-1的鹽酸和1 mol?L-1的鹽酸中反應速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食品易霉變,冬天就不易發(fā)生該現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葡萄糖在空氣中燃燒需要較高的溫度,可是在人體里,在正常體溫(37 ℃)下,就可以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
(2)在溶液中,水做溶劑,增大了接觸面積
(3)反應物本身的性質不同
(4)反應物的濃度 (5)溫度
(6)人體中的酶的催化作用
12.(12分)已知可逆反應:X(g)+Y(g)??E(g),現將X和Y按一定比例混合,其他條件不變時,在不同溫度下經過一段時間后反應混合物中X的體積分數變化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圖象的特點并回答下列問題:
(1)B點時,v正與v逆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曲線BC段(不包括B點和C點)v正與v逆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
(2)升高溫度時,化學反應速率增大值較小的是________(填“v正”或“v逆”)。
(3)此可逆反應的正反應是________(填“放熱反應”或“吸熱反應”)。
解析: (1)曲線AB(不包括B點)表示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B點表示恰好達到平衡狀態(tài),曲線BC(不包括B點和C點)表示升高溫度,X%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發(fā)生移動。
(2)升高溫度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說明v逆>v正,所以v正增大值較小。
(3)由以上可推知,該反應逆反應吸熱,正反應放熱。
答案: (1)v正=v逆 v逆>v正 (2)v正 (3)放熱反應
13.(17分)(2010?哈師附中高二質檢)在某一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0.8 mol的H2和0.6 mol 的I2,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
H2(g)+I2(g)??2HI(g) ΔH<0
反應中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
圖1 圖2
(1)根據圖1數據,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平均速率v(HI)為________。
(2)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 min時:①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K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HI濃度的變化正確的是________(用圖2中a~c的編號回答)。
②若加入I2,H2濃度的變化正確的是________(用圖2中d~f的編號回答)。
(3)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 min時,若反應容器的容積擴大一倍,請在圖3中畫出8 min后HI濃度的變化情況。
圖3
答案: (1)0.167 mol/(L?min)
(2)①減小 c、趂
(3)
14.(15分)(2014?汨羅高二質檢)某化學反應:2A??B+D在四種不同條件下進行,B、D的起始濃度為0,反應物A的濃度(mol/L)隨反應時間(min)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實驗序號0102030405060
1800 ℃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 ℃c10.600.500.500.500.500.50
3800 ℃c20.920.750.630.600.600.60
4820 ℃1.00.200.200.200.200.200.20
根據上述數據,完成下列填空:
(1)實驗1中,反應在10 min~20 min時間內平均速率為________mol/(L?min)。
(2)實驗2中,A的初始濃度c2=________mol/L,反應經過20 min就達到平衡,可推測實驗2中還隱含的條件是________。
(3)設實驗3的反應速率為v3,實驗1的反應速率為v1,則v3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1.0 mol/L(填“>”“=”或“<”)。
解析: (1)v(A)=0.80 mol/L-0.67 mol/L10 min
=0.013 mol/(L?min)。
(2)對比實驗1與實驗2可知,反應溫度相同,達到平衡時的A的濃度相同,說明是同一平衡狀態(tài),即c2=1.0 mol/L,又因實驗2實際反應速率快,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短,說明實驗2中使用了催化劑。
(3)對比實驗3與實驗1可知,從10 min到20 min,實驗1中A的濃度的變化值為0.13 mol/L,而實驗3中A的濃度的變化值為0.17 mol/L,這就說明了v3>v1;又知實驗3中從0 min到10 min內A的濃度的變化值應大于0.17 mol/L,即c3>(0.92+0.17) mol/L=1.09 mol/L。
答案: (1)0.013 (2)1.0 催化劑 (3)>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60490.html
相關閱讀:高二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練習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