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單元測試
1.荒漠化的本質是
A. 土地沙化 B. 氣候變得干燥、降水減少 C. 土地退化 D. 土地鹽堿化
2.下列在哪些現象不屬于荒漠化的范疇
A. 沙質漠化 B. 石質荒漠化 C. 次生鹽漬化 D. 過度開墾化
讀下圖,回答3~4題:
3.圖中圓內裸地表示沙層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過度樵采 B. 過度開墾 C. 過度放牧 D. 過度砍伐
4.如果A、B曾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土地,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為放牧引水掘井,周圍草場因過度利用和踐踏而出現裸露地面
B. 為擴大耕地而掘井,周圍草場最終因為踐踏和開墾變成裸露地面
C.為解決人的生產生活吃水問題而掘井,周圍草場終因人為破壞而變成裸露地面
D.為解決人們生活能問題而拔草、砍樹,導致環(huán)境惡化
5.在不同地區(qū),因為自然條和人類活動方式的差異,造成荒漠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干旱區(qū)————過度樵采 B. 草原區(qū)————過度放牧(水井周圍)
C.沙區(qū)邊緣———過度開墾 D.綠洲地區(qū)————過度放牧;水資利用不當
6.下列因素中不屬于西北氣候干旱成因的是
A. 遠離大西洋 B. 遠離太平洋 C. 受副高控制 D. 高大地阻擋海洋水汽
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 預防具有潛在荒漠化的土地 B. 扭轉正在發(fā)展中荒漠化土地
C. 恢復已經發(fā)生荒漠化的土地 D. 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8.相對而言較容易治理的是
A.原生荒漠 B.土地退化 C.戈壁 D.流沙
9.關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 對沙漠化防治要針對不同自然條和各種外力作用的性質采取不同的措施
② 沙漠化防治的具體技術和措施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現狀
③ 目前仍有一定生產力,但已開始面臨荒漠化危險的土地,可暫不作為治理的重點
④ 貧困是導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壞,進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設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減弱風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 ③防止流沙對交通干線的破壞 ④減少地表對大氣的摩擦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讀某地南北坡降水量圖,回答11~14題
11.該地最可能屬于
A.臺灣脈 B.秦嶺脈
C.南嶺脈 D.天脈
12.圖中①②兩地所處的坡向及迎風坡水汽的是
A.①北坡,②南坡,水汽自太平洋
B.①北坡,②南坡,水汽自大西洋、北冰洋
C.①南坡,②北坡,水汽自太平洋
D.①南坡,②北坡,水汽自大西洋、北冰洋
13.降水垂直變化最小處位于地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處 B.南坡海拔800~1600米處
C.北坡海拔800~1600米處 D.北坡海拔700米處
14. 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A.東南亞地區(qū) B.非洲剛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D.加拿大的北部
15. 關于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開發(fā)與保護,敘述正確的是
A. 發(fā)達國家已認識到熱帶雨林保護的意義,因此對熱帶雨林的破壞不應再負任何責任
B. 亞馬孫雨林的開發(fā)與保護是矛盾的,不可調和
C. 亞馬孫雨林的開發(fā)與保護只對這一地區(qū)的國家有利
D. 保護亞馬孫雨林,不僅是當地國家和人民的義務,而且整個國際社會都應對此負責,尤其是發(fā)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
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常常影響著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讀我國甲、乙、丙三地的水熱狀況示意圖,回答16~18題:
16.三地區(qū)中,海拔較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
17.三地區(qū)的氣候類型為(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極地氣候
18.該區(qū)域適合發(fā)展的農業(yè)是
A.畜牧業(yè) B.水稻種植業(yè) C.園藝業(yè) D.花卉種植業(yè)
讀我國兩個三角洲略圖,據此回答19~20題
19.從自然條看.兩三角洲的差異是
A. 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礦產比乙豐富
C.甲海洋比乙廣闊
D.甲比乙的熱量條差
20.利用各自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都發(fā)展了
A. 鋼鐵和造船 B.甘蔗種植業(yè)
C.淡水養(yǎng)殖業(yè) D.造紙和化工
21.關于遙感技術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遙感探測范圍大,受地面條的限制多 B.遙感是地圖的延伸
C.衛(wèi)星遙感對地物的分辨率比飛機遙感高 D.遙感技術可對環(huán)境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
22.下列關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說法,最準確的是
A.進行圖像處理的信息系統(tǒng)
B.進行動畫設計的信息系統(tǒng)
C.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與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
D.進行地圖制作的信息系統(tǒng)
23.應用GIS技術的最終目的是
A.處理信息 B.記錄信息 C.便于信息查詢 D.為地理決策提供信息
24.森林的首要價值體現
A.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B.為工業(yè)提供原料 C.為人類提供食品 D.為建筑業(yè)提供木材
25.亞馬孫熱帶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原因是
A.熱帶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強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B.熱帶雨林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固定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C.熱帶雨林能促進全球水循環(huán)、調節(jié)水平衡
D.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26.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類型多屬于
A.地形雨 B.對流雨 C.鋒面雨 D.臺風雨
27.世界亞寒帶針葉林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A.美國 B.俄羅斯 C.加拿大 D.中國
28.熱帶雨林有別于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優(yōu)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光合作用強烈 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長迅速D.生物循環(huán)旺盛
29.森林被稱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主要是因為森林具有
①調節(jié)氣候、穩(wěn)定大氣成分 ②涵養(yǎng)水、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種
④維護生物多樣性 ⑤凈化空氣、美化環(huán)境 ⑥吸煙除塵、防風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0.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qū)的原因敘述,錯誤的
A.地廣人稀、自然條嚴酷 B.難以通行、開發(fā)較晚
C.本區(qū)人們的保護自然的意識較強 D.本區(qū)開發(fā)的難度較大
3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這個地區(qū)荒漠化發(fā)展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地沙漠的名稱是________ ,B地沙漠所在的省區(qū)是__________ _。
(3)土地荒漠化向東、向南擴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華北地區(qū)哪種天氣現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跡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針對圖中所示地區(qū)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我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讀右圖,回答有關問題:
(1)A地區(qū)的名稱是________ _,該處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 _。
(2)B是_______ _脈,對A地區(qū)氣候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 _。
(3)D是______ _(洋流),它對A地區(qū)氣候的影響是
_______________ 。
(4)A地區(qū)分布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________ ,這種資如果遭到破壞,將會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此,我們應把________ 放在首位。
(5)E地區(qū)名稱是__________ ,F城市名稱是__________ ,其職能主要是___________ 。
1—10
11—20
21—30
班級: 姓名: 學號: 分數:
參考答案:
1—10CDCACCDBCA
11—20DBCCDABADC
21—30DCCABBBBBA
31、⑴氣候干旱,植被稀少,平地覆蓋了大量疏松的沙質沉積物,風大且集中;人口增長過快;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⑵塔克拉瑪干 內蒙古自治區(qū)
⑶西部和北部沙漠分布廣,在西北季風的作用下向東向南擴展;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也促使荒漠發(fā)展。
⑷沙塵暴
⑸合理利用水資;調節(jié)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qū)的能問題。
32、⑴亞馬孫平原 熱帶雨林氣候
⑵安第斯脈 阻攔亞馬孫平原水汽西進,增加了亞馬孫平原的降水量。
⑶南赤道暖流 增溫增濕作用
⑷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全球氣候變暖 保護
⑸巴西高原 巴西利亞 政治職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38284.html
相關閱讀:區(qū)域發(fā)展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