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龍翔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計60分)1、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史實歷經(jīng)時間的考驗,具有恒久的意義,并成為指引歷史發(fā)展方向的標志。以下最能體現(xiàn)上述含義的是 ( ) A、秦統(tǒng)一六國 B、光武中興 C、西晉統(tǒng)一 D、開元盛世2.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似渌詾榈靡病!边@句話指的秦朝制度是( )A.推行分封制 B.推行郡縣制 C.廢除郡縣制 D.廢除行省制3、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的最重要貢獻是( )A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權(quán)制度C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D建立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4.秦滅六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根本原因是( )商鞅變法比較徹底,秦在七國中實力最強 統(tǒng)一條件成熟,秦順應了這一歷史發(fā)展趨勢秦在統(tǒng)一過程中采取“遠交近攻”的正確策略 D. 秦王贏政的雄才大略和將領的英勇善戰(zhàn)5、“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記集解》)。這一材料反映的實質(zhì)問題是 ( ) A、秦朝時期人們以金玉為印 B、秦以前玉璽為皇帝獨有C、皇權(quán)至上,皇帝獨尊 D、皇權(quán)為民,與民共享6、下面關于唐朝時期在邊疆地區(qū)設置羈縻府州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 以其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擔任都督、刺史,子孫世襲,各安其居,不編戶籍 ,不上貢賦 ②府、州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 ③唐代在周邊地區(qū)設置了幾百個羈縻府州 ④促進了民族團結(jié)和發(fā)展。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唐太宗能形成這種可貴的認識,主要在于 ( ) A.得益于李斯的不斷勸諫 B.非常熟悉《資治通鑒》C.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D.深受道家學派的影響8、圖一,唐太宗實踐自己言論(“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弊。”)的措施有 ( ) 圖一A、選賢任能、虛懷納諫 B、戒奢從簡、輕徭薄賦C、力倡節(jié)儉、禁造臺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9、陳陶在《隴西行》中寫道“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這里 “貴主和親”的“胡”是指( )A、東突厥 B、蒙古族 C、吐蕃 D、 西突厥 10、唐太宗主張文德治國,下面措施中與之相符的是 ( ) ① 崇儒尊孔 ②推行均田制 ③在六部下設鴻臚寺作為接待各國使者的官方機構(gòu) ④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④11. 歷史記載,唐太宗時曾經(jīng)有人請修復長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勞事”,對這一史實理解正確的是 ( )唐初國力強盛,有能力用武力擊敗少數(shù)民族的進攻 唐初北方無邊患,長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 唐太宗重視經(jīng)濟發(fā)展,不愿浪費人力物力D. 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使邊境少數(shù)民族歸附中央12、1683年,康熙帝命清軍進入臺灣,對此事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A.堅持了國家統(tǒng)一的立場 B.消滅了地方的割據(jù)勢力C.驅(qū)除了外來勢力的入侵 D.擴大了清朝的統(tǒng)治區(qū)域13.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聞海上佳音》詩中寫道:“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此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應當是( )A.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終于平定 B.清軍平定噶爾丹叛亂 C.清軍擊敗沙俄軍隊收復雅克薩 D.臺灣與大陸重歸統(tǒng)一14、為了穩(wěn)定邊疆,完成國家統(tǒng)一,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既是穩(wěn)定北部邊疆,又是維護國家主權(quán)的重大行動是( )A、平定三藩之亂 B、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zhàn) C、親征噶爾丹 D、統(tǒng)一臺灣 15.以下關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A.都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或鞏固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B.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C.都捍衛(wèi)和維護了國家主權(quán) D.在他們統(tǒng)治期間都出現(xiàn)了盛世景象16、孔子的思想言論主要保存在( 。 。、《書經(jīng)》 。、《禮經(jīng)》 。谩ⅰ墩撜Z》 。、《春秋》17、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進步性,主要體現(xiàn)在( )A恢復拉“周禮” B 擴大了教育對象 C選拔了治國賢才 D宣揚了中庸思想18、孔子“仁”思想在先秦時期的進步意義主要是 ( )A.抑制統(tǒng)治者的暴政 B.滿足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C.成為各國變法的理論依據(jù) D.奠定“非攻”主張的思想基礎19.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哪一個更好些?”孔子說:“子張有些過頭,而子夏顯得不及。”子貢說:“那么,子張好一些嗎?”孔子說:“過猶不及!边@表明孔子主張( )A.無為而治 B.中庸 C.輕徭薄賦 D.有教無類20、在秦以后的中國封建社會,不論是賢君還是昏王,幾乎無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統(tǒng)治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緩和矛盾、鞏固統(tǒng)治、維護統(tǒng)一B、孔子倡導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擁護C、孔子的思想促進了中國古代教育的發(fā)展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二、材料題(40分)21、閱讀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下面是秦統(tǒng)一六國之初,朝廷關于采用何種體制統(tǒng)治遼闊疆域的爭論。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同鎮(zhèn))之。請立諸子,唯上幸允! 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多,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諸侯更相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忌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下面是古人關于秦朝滅亡原因和郡縣制功過的不同看法。 有人質(zhì)問:“夏、商、周、漢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數(shù)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咎在人冤,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論》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直所趨。砌非理而能然哉?……郡縣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回答:(1)材料一表明在秦朝統(tǒng)一之初在采用何種體制統(tǒng)治國家的問題上有哪兩種意見?最后誰的意見被采納?用一句話概況秦始皇的貢獻(8分)(2)關于秦朝滅亡原因和郡縣制功過,材料二各是怎樣評述的?(6分)(3)你認為郡縣制的推行和秦朝滅亡有無關系?綜合上述材料,應如何看待制度創(chuàng)新與王朝興衰的關系。(6分)22、從古至今,教育始終是傳承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徑。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圖二是孔子講學圖 材料二:孔子聚徒講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沒有社會地位;卮穑海1)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張?在教學中孔子比較注重哪些教學方法?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的教育主張和實踐給教育格局帶來了怎樣的變化?(8分)材料三: 子張問仁于孔子?鬃尤眨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薄墩撜Z》回答: (2)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思想主要政治觀點是什么?孔子強調(diào)“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3)孔子“仁”的思想對于我們國家當前建立和諧社會具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儒家文化? (6分) 龍翔高中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歷史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計60分)題號答案ABDBCDCBC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BACBABA二、材料題21題:(1)丞相王綰等為代表主張實行分封制,(2分)以廷尉李斯為代表主張實行郡縣制。(2分)最后李斯意見被采納,秦朝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2分)統(tǒng)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2分)浙江省瑞安市龍翔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246160.html

相關閱讀:【解析版】浙江省寧波市八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