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迎考訓練生物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注意事項:本試卷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題1.5分,共60分)1.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不能證明的是(? ) A.DNA是遺傳物質     B.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C.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D.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2.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正確的技術手段是(  ) A.用化學方法把DNA和蛋白質分開 B.用32P和35S分別標記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 C.用32P和35S同時標記T2噬菌體 D.用標記過的大腸桿菌去培養(yǎng)T2噬菌體3.用同位素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32P標記其核酸分子。該噬菌體感染普通大腸桿菌,結果絕大多數(shù)子代噬菌體中( ) A.有35S B.有32P C.有35S和32P D.沒有35S和32P4.“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指( ) A.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B.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C.細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體上 D.染色體在遺傳中起主要作用5.在一個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個,腺嘌呤與鳥嘌呤之比為3:1,此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為( ) A.3000個 B.4000個 C.2000個 D. 8000個6.有1對氫鍵連接的脫氧核苷酸,已查明它有結構有1個腺嘌呤,則它的其它組成是( ) A.3個磷酸、3個脫氧核糖和1個胸腺嘧啶 B.2個磷酸、2個脫氧核糖和1個胞嘧啶 C.2個磷酸、2個脫氧核糖和1個胸腺嘧啶 D.2個磷酸、2個脫氧核糖和1個尿嘧啶7.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DNA復制時,親代DNA中只有一條是模板 B.精原細胞略微增大進行DNA復制 C.DNA復制是在核糖體上進行 D.DNA復制時,以其周圍的游離的脫氧核糖核酸為原料8.某雙鏈DNA分子共有含氮堿基1400個,其中一條單鏈上的(A+T)∶(C+G)=2∶5,則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共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是( 。 A.400個  B.600個  C.1200個  D.1600個9.揭示基因化學本質的表述是 ( ) A.基因是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 B.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C.基因是蘊含遺傳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D.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10.下列關于遺傳信息的說法不確切的是( ) A.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B.遺傳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染色體上的基因傳遞的 C.生物體內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DNA分子上 D.遺傳信息即生物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遺傳性狀11.對染色體、DNA、基因三者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每條染色體上含有一或兩個DNA,DNA分子上含有多個基因 B.都能復制、分離和傳遞,且三者行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細胞內的遺傳物質 D.生物的傳種接代中,染色體的行為決定著DNA和基因的行為12.一條雙鏈DNA分子,A和T占全部堿基的38%,其中一條鏈的堿基中,A占該鏈的24%,C占該鏈的26%,那么互補鏈中的A和C占該鏈全部堿基的百分比是( ) A.12%和26% B.14%和36% C.26%和24% D.24%和30%13.一條姐妹染色體單體含有一個雙鏈DNA分子,那么一個四分體含有( ) A.四個雙鏈DNA分子 B.四個單鏈DNA分子 C.兩個雙鏈DNA分子 D.一個雙鏈DNA分子14.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紅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細菌生長,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與tRNA的結合,以上事實不能說明( ) 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譯過程 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轉錄過程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基因的表達15.下列關于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的比較,正確的是(  ) A.從時期上看,都只能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 B.從條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從原則上看,都遵循相同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從場所上看,都能發(fā)生在細胞核中1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一種轉運RNA只能轉運一種氨基酸 B.一種氨基酸可以有多種密碼子 C.一種氨基酸可以由幾種轉運RNA來轉運 D.一種氨基酸只能由一種轉運RNA來轉運17.關于“中心法則”含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表示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 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C.DNA只能來自DNA的復制 D.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狀18.基因控制性狀表現(xiàn)的主要途徑是( ) A.RNA→蛋白質(性狀) B.DNA→蛋白質(性狀) C.RNA→DNA→蛋白質(性狀) D.DNA→RNA→蛋白質(性狀)19.下列各組細胞結構中都可以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是( ) ①細胞核、诰粒體、廴~綠體、苤行牧!、莞郀柣w、藓颂求w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⑥ 20.人體神經細胞與肝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細胞的( ) A.DNA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B.核糖體不同 C.轉運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21.基因研究最新發(fā)現(xiàn)表明,人與小鼠的基因約80%相同,則與小鼠DNA堿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20% B.80% C.100% D.無法確定22.下面是關于基因、蛋白質、性狀之間關系的敘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A.基因可以決定性狀 B.基因控制性狀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xiàn)的 C.蛋白質的結構可以直接影響性狀 D.蛋白質的功能可以控制性狀23.三體綜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癥依次屬(  ) ①單基因病中的顯性遺傳病、趩位虿≈械碾[性遺傳病、鄢H旧w病、苄匀旧w病 A.②①③ B.④①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24.已知某小麥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利用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N株小麥,其中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約占(  ) A.N/4 B.N/8 C.N/6 D.025.下列屬于單倍體的是(  ) A.玉米種子發(fā)育成的幼苗 B.由花粉離體培育成的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長成的小麥植株 C.由蛙的受精卵發(fā)育成的蝌蚪 D.由三個染色體組的花粉直接發(fā)育成試管幼苗26.用人工誘導細胞進行基因突變和利用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時,應分別選擇細胞分裂(  ) A.均為前期 B.均為間期 C.前者為前期,后者為間期 D.前者為間期,后者為前期27.某些類型的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變異,可通過對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的觀察來識別。a、b、c、d為某些生物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染色體變異的模式圖,它們依次屬于(  ) A.三倍體、染色體片刻重復、三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B.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 C.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D.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倍體28.下列細胞中只有一個染色體組的是( 。.人的初級精母細胞       B.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C.人的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  D.人的精子細胞29.下列有關基因重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基因重組能夠產生多種基因型 B.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發(fā)生重組 C.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D.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30. 下列變異中,屬于基因突變的是( 。 A.某個染色體上丟失了三個基因 B.果蠅第Ⅱ號染色體上某片段移接到第Ⅲ號染色體上 C.某個基因中的三個堿基對缺失 D.聯(lián)會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互換一段31. 下列與三倍體無子西瓜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無子西瓜與無子番茄的培育原理相同 B. 收獲三倍體種子的西瓜植株一般不會是三倍體 C. 無子西瓜之所以沒有種子是因為三倍體西瓜的精子和卵細胞存在生殖隔離 D. 無子西瓜不能產生種子是因為它是單倍體32. 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之間進行重新組合,稱為基因重組。下列各選項中能夠體現(xiàn)基因重組的是(  ) A.利用人工誘導的方法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 B.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產干擾素的大腸桿菌 C.在海棠枝條上嫁接蘋果的芽,海棠與蘋果之間實現(xiàn)基因重組 D.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涂抹授粉的雌蕊柱頭,以獲得無子番茄33.下列有關基因工程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A.重組DNA技術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連接酶和運載體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識別同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選用細菌為重組質粒受體細胞是因為質粒易進入細菌細胞且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就能成功實現(xiàn)表達3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培育無子西瓜是利用生長素促進果實發(fā)育原理B. 培育八倍體小黑麥是利用染色體變異的原理C. 培育高產、矮稈雜交水稻是利用基因突變的原理D. 培育青霉素高產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組的原理35.下列關于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由合子發(fā)育成的生物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B.由配子發(fā)育成的生物體,細胞中無論有幾個染色體組也只能叫單倍體C.單倍體一般高度不孕,多倍體一般莖稈粗壯,果實、種子較大D.單倍體都是純種,多倍體等位基因至少有三個36.下列觀點,哪項不屬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 ) A.種群是進化的單位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 D.隔離導致物種形成37.有關種群和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因而可能導致新種的形成 B.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迎考訓練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1055494.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生物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