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中學高二(17)班 沐以恒
他說:“我所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
他說:“我們有過各種的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就像是一片極明亮的溪流在心內緩緩展開,鮮活靈動。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溪岸邊沒有奇崛的山峰亦沒有幽邃的深林,遍布的唯有蔥蘢的草木,欣欣向榮而又悄無聲息的生長著,在一片寧靜安詳?shù)年柟饫铩?br> 總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讀汪老的文字,便覺得他已洞悉天地間草木的秘密,他對這些生長的物象充滿了無比單純的喜愛,就仿佛是一個單純的孩子守護著他心底的秘密花園。或許對于他而言,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次生長就是自我的一次靈魂抒放。正因為他懂了,他才能用文字構造出一個被眾人遺忘的獨屬于他的世界——草木的世界。
他開篇即道:“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他就那樣簡單且平常地為旁人講述著草木的故事,有芋頭、菊花、枸杞、虎耳草、還有丁香、葡萄、杏、石榴花,他的文字很淡。像空氣一樣,但只這樣的一句“雪是厚重的,不透明。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便可使空中彌漫開清新的泥土味,令人不能輕易丟棄,我還極愛他的《葡萄月令》,節(jié)氣里的按時生長,上架,抽枝,開花(淡黃微綠的小花)……我可以輕輕讀著,在不同的時光里與汪老一同見證了自然萬物的有序存在。
歐陽修曾在《秋聲賦》里說:“草木無情”,而往昔的我也在半信半疑中錯過了許多,雨季里成熟的楊梅,青草間蹦跳的蟋蟀,小石岸上無名的野花,枯葉間穿松的螞蟻,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美的饋贈在我身邊,我卻不得而知,又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生命的多情在我眼前搖曳,我卻熟視無睹,直到《人間草木》中那一篇至純至凈至誠至性的散文讓我窺探到自然那收藏在有限之中的無限情感。的確,草木怎會無情,只不過它們把自己的情感掩飾得太好,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得見罷了。
我會想,為何我們能與汪老見相同之物,卻無法作相同之思?我們又為什么不再擁有汪老那種與世界萬物相融的和諧?通俗、家常、平淡、親切,充滿煙火之氣卻不流于世俗,這樣的文字似乎已絕跡于現(xiàn)代社會成為一代士大夫的絕響,我一遍遍去讀,讀“大青山到處是山丹丹,開七朵花,八朵花的多的是。山丹花開花又落,一年又一年……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過一年多開一朵花。唱歌的歌星就更不會知道了!弊x“螃蟹為什么要橫著走呢?螃蟹的樣子很兇惡,很奇怪,也很滑稽。兇惡和滑稽往往相似。”我仿佛有些明白了原因。對于生活,汪老“懂”,我們不懂,這個“懂”并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一種看待生活的視角和對待生活的姿態(tài)。而汪老師則把自己的生活在草木間映襯出來,他的率性自然,隨遇而安,他的樂觀豁達,恣意灑脫,他不拘于困厄是因為他在草木上看見了一種可供選擇的安寧、節(jié)制、自在、快活的人生,他不追求驚濤是因為他從草木里悟到了平淡爾雅清靈秀異的生存美學,他的草木即是他的世界,草木的情即是他的情,他什么也不求,但求如人間的一棵草木,慨然獨立地生長在天地中。
張九齡寫:“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汪老怕是對這句話體悟最深的人。
《人間草木》的智慧就是草木的智慧,是一個人生的智者的生存美學,讀之,滿懷敬意。
致敬汪老,致敬草木。
簡評:春風化雨,文字化心。讀這樣的文字,心靈就像被洗過一樣。在這樣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可謂清音獨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336076.html
相關閱讀:《中國式團隊》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小屁孩日記》
朱自清《匆匆》讀書筆記
名人傳記讀書筆記300字
爸爸去哪兒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