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之先秦學術思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嗯嗯,好久沒更了。今天五四,我們來聊聊先秦的學術思想(會不會有種違和的感覺= =)。
首先說說春秋時期。前面說了,春秋時期的社會是個貴族社會,而春秋時期的學術也是貴族特有的(說到這你還不趕緊感謝國家)。然而當時的國家其實就是家族的擴大,古代與學術相關的人和事都是以統(tǒng)治者的家和國為中心的。例如,祭祀是當時封建貴族的頭等大事,宗廟的“宰”和掌禮的“相”就是主持祭祀的人;祭祀的時候有祈禱和盟誓,由此產(chǎn)生的頌詞和禱文便成為我們后人看到的歷史。當時的學術大概就是指“禮”,而學者則叫“史”(掌管祭祀的人),后來周王室衰微,史官們就逐漸跑到諸侯國討生活去了。古代的“禮”即為貴族階級的生活方式,但后來貴族越來越腐敗,一有機會享受便鋪張浪費,而有些禮節(jié)卻又不遵守,因此有了“禮崩樂壞”的說法。當然,貴族階級里面也還是有些懂“禮”的,不過那些人常常地位比較低(估計是腐敗墮落也輪不到他們),相比之下位居高位的反倒大多數(shù)不懂“禮”。因此上,貴族之學逐漸流傳到了民間,形成了百家之學,也就是民間學術。
百家之學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儒學。要說“儒”這個字,的確很有意思,根據(jù)《說文解字》,“儒”是術士的意思,而術士因其熟悉六藝(儒家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shù)),在那個時候也稱藝士。由于貴族家的小孩從小要學藝,術士可利用其知識謀得一教職,貴族家里懂禮的人也因此多了起來?鬃釉燃依镆彩撬螄F族,不過后來逃難到了魯國貴族門下,孔子就給他們打打雜。不過孔子是好學的,他打雜期間也經(jīng)常向周圍人學習各種禮,所謂“學無常師”。當然,偉大的孔子不能止步于知識的獲得,他還有一種別樣的理想,就是改革這個世道。


孔子根據(jù)“禮”的歷史沿革和來源,基于人道的觀念,提出了“仁”!叭省笨芍^孔子思想之核心。孔子崇禮,因為他認為,禮最重要的就是祭祀,而祭祀可以引發(fā)人的孝悌心,孝悌心推廣而言就是“仁”和“忠恕”。有人說孔子偏向于維持封建階級,他的思想也有復古傾向,但錢穆先生認為,孔子只是比較注重群體融合,而“仁”是群體融合之最高原理,孔子好古也只是比較注重歷史與文化?鬃舆@種思想,為中國以后形成大一統(tǒng)國家打好了基礎。
孔子政治上不得志,后周游列國,四處傳道,也招收了許多學生。他招了很多平民子弟,堅持“有教無類”,是將貴族學傳播給民間的第一人。這種人,怎么說他偉大都不為過。


儒家之后起來的是墨家,創(chuàng)始人為墨子。孔子姓孔,但墨子可不姓墨。墨子之所以叫墨子,是因為他曾經(jīng)經(jīng)受過墨刑(即后人所謂“刺配”),也就是說他可能是一個有罪在身的勞工。那墨子到底姓啥呢?答案是: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非貴族往往是無姓氏可考的。但無論如何,墨子受過刑,做過勞工,深知底層民眾的苦,因此他對貴族階級的生活持反對態(tài)度,想要帶領工人階級搞階級斗爭,將貴族階級砸個粉碎。他主張“非禮”和“非樂”,換言之,就是“非儒”。儒家認為對死人盡力最能引發(fā)人的孝悌心;而墨家則認為,人都死了就沒必要浪費資源大搞喪葬了,不如剩下些錢來養(yǎng)活人,因此墨家提倡“節(jié)葬”。儒家提倡“仁”,墨家也說“愛”。不過儒家是在禮的框架下考慮的愛,提倡的是“愛有等差”;而墨家作為反儒急先鋒,提倡的是“兼愛”,也就是無差別之愛,把別人的父母當做自己的父母來看待,而不應該將資源浪費在個人或家庭生活上,所有人應一律平等地生活,因此墨家又講究“苦行”。客觀來說,儒家的“仁”更符合人性,也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而墨家則反乎人心,因此墨家要說“天志”,說到底就是靠信仰取勝。也正因為墨家對其門人的要求極高,因此最終儒家得以發(fā)揚,而墨家衰微。但無論如何,儒墨兩家都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來批判和反對當時的貴族生活。只不過儒家比較溫和,屬右派;墨家比較激進,屬左派。
之后的戰(zhàn)國學派,皆逃不過儒墨兩家的范圍。如后面的法家、陰陽家和縱橫家,屬右派,其中法家最極端(偏向極端的秩序和等級);道家、農(nóng)家和名家,屬左派,其中屬道家最極端(偏向無政府主義)。不過一般右派比較積極向前,因此能保持樂觀;左派一般比較激進,容易陷入悲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327089.html

相關閱讀:名著讀書筆記6000字
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無字書圖書館》讀書筆記250字范文大全
《幼兒園班級管理》讀書筆記
《中國近代史》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