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讀后感范文600字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于朱自清的,他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后會明顯感覺到,他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他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fā)現(xiàn)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微的現(xiàn)象甚至一個動作,通過奇妙的聯(lián)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fā)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nóng)場打工的經(jīng)歷。他幫忙采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后,被采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jīng)在寒風中凋零落盡。農(nóng)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xiàn)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fā)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后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于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fā)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tài),雨后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恩X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里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干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xiàn)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里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于他細致溫柔的內(nèi)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duhougan/817277.html
相關(guān)閱讀:人性的弱點讀后感700字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觀后感600字
《鄉(xiāng)土中國》讀后感600字
水滸傳第一回讀后感600字
精選目送讀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