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讀后感范文1
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后,對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觸。因為人的有機體需要能量輸入,所以人要吃飯。要吃飯,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飯,什么時候吃,吃多少則是偶然的。同樣,因為人是有機體生命,而有機體生命總會經歷生長、成熟、衰弱、死亡這樣的過程(自然法則),所以人總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時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則是偶然的。今天起來發(fā)現(xiàn)路面是濕的(結果),我們推測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澆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我們會用肯定的語氣說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濕的(必然)。我們習慣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找到最終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種對事情窮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臘人面對紛繁蕪雜的世界想找出這個世界(存在)的最終解釋,從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圖的理念,人們不滿足于對事件的經驗解釋,希望找到一個最終的必然的并經得起理性考驗的解釋。
辨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偶然和必然及其關系的演繹達到了辯證邏輯的頂峰“偶然的東西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種依據,而且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沒有依據;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規(guī)定自己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這種偶然性又寧可說是絕對的必然性。”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成為自身哲學的方法-論基矗對偶然和必然的認識自然也有了更加純熟的解釋。但是有一點不足之處是,在歷史觀領域,經濟決定論的思想也時常為世人所詬玻經濟決定論的思想,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歷史主義印象。經濟無疑是強有力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基礎,但是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充滿了不以物質多寡為條件的變數(shù),心理的,外在因素的,傳統(tǒng)習俗的,偉大人物的個人作為都是相當不可忽視的因素。歷史必然性的說法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厭惡之感,因為必然性漠視了個體的作為,個體的意義。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后現(xiàn)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說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意義,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恒的必然領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F(xiàn)在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樣才有意義呢?(面對著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個世界的樣子。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fā)生什么——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恒不變的真理——因為根本沒有不變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并沒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對我意味著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樣會發(fā)生什么。但是我確信的是,明天對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對于別人也一樣。馬克思說的好:解釋世界的不如改變世界的。
馬克思主義讀后感范文2
在復習馬原時,我才第一次較為認真地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內容,因而有幸了解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我個人知識水平而言,我覺得他的哲學還是很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這激發(fā)了我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再加上生活在一個據說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政黨領導下的國家,被眾多的自稱是為最廣大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帶領走向傳說中無比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我不得不對這泛濫的而又神秘的馬克思主義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類的書一般都涵括了馬克思、恩格思、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當家的胡BOSS的著作。我讀的這一本有點不一般,它沒有包括斯大林的著作,不過鑒于他已經被二十大打倒,沒有他也就無所謂了。讀完這本書后,我對這些革命家的寫作風格有了很直觀的感受。
馬克思與恩格思的文章言簡意賅,理論性極強,具有鮮明的攻擊性和批判性,理解他們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基礎(主要是西方的),由于我在這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讀起來十分吃力,耗時長卻沒有完全理解。
列寧的文章主要是對兩位思想先驅者的作品的詮釋,不過不得不說,他的詮釋比原著更理論,讀他的文章就好像在讀康德的哲學著作,晦澀難懂。列寧先生的作品在我看來,比較適合作研究文獻,而不適宜作閱讀材料。
毛澤東的文章是我最喜歡的,語言通俗易懂,舉例豐富洽當,聯(lián)系中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解讀、宣揚。他的《認識論》、《實踐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一步、更深入的理解,我們的馬原課本上關于矛盾論,辯證法,實踐論等講述都取自他老人家的著作。他的其它作品,如《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等,針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很多富有指導性的意見,他同樣也認識到經濟的重要性,認為要先發(fā)展經濟,才能發(fā)展社會主義,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就單看這些作品,可以說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和理論家了。讀他的作品輕松愉快,又能充分理解。
鄧小平的文章很實際,他是在十年文革之后思想混亂、經濟蕭條之際,根據這些現(xiàn)實國情,把自己的意見用比較通俗的語言發(fā)表出來,這些意見現(xiàn)在看來可能理所當然,可在當時真可算的上是石破天驚了。在改革開始之前,他還寫了《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對毛澤東思想進行自己的解讀,這樣解開了左傾主義者的思想包袱,也統(tǒng)一穩(wěn)定了全國思想,消除了改革可能帶來的一些混亂。作為改革的總設計師,他又根據改革中現(xiàn)實情況,見招拆招,提出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因而,小平同志的文章實用觀很強,語言口語化,其中很多獨特觀點都具有重要意義。要想了解中國,他的文章不可不讀。
江總的文章就開始變成死板的官樣文章了,比八股還無聊,最可怕的是,這些無聊至極的文章還要全國黨員去學習、體悟,唉,可憐的干部!他的文章不能確定是否出自其本人,閱讀時只需看小標題和段首句就可,其它的就是對這幾句的反復翻譯。但可喜的是江總的書還不是最無聊的,胡BOSS的書延承并發(fā)展了中國的官樣文章,評價他的文章是味同嚼蠟都是高估了。不過這些文章也不是出自親筆,這也不算是對他的不敬了,這些以胡BOSS為名發(fā)表的文章只用看標題就行了,瀏覽小標題就是浪費時間。
總的來說,我對馬克思主義中的科學社會主義持懷疑態(tài)度,但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很贊同的,我認為他的哲學符合人類的科學。而對于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我不太了解,就不敢胡亂評價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duhougan/724664.html
相關閱讀:誡子書讀書筆記1000字
《工匠精神》讀后感1000字精選范文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1300字
我們頭頂著葵花唱歌??讀《等待戈多》有感
《深圳十大觀念》的讀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