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兔死狗烹_兔死狗烹的意思_兔死狗烹的故事_兔死狗烹造句_兔死狗烹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兔死狗烹
【漢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解釋】
兔子死盡了,用來捕兔的獵狗因為失去了作用而被烹食。比喻事成之后,有功之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語本《淮南子.說林》。△“鳥盡弓藏”、“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成語典故
《淮南子.說林》
璧瑗成器,?諸之功;鏌邪斷割,砥礪之力。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
【成語注解】
1、典故或見于《文子.上德》、《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
2、強弩:裝有機關(guān),勁度很強的弓。
《文子.上德》
使葉落者,風(fēng)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虻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饑。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成語出處】
1、《西游記.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胡涂,只教我回去:這?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2、明.張景《飛丸記.第三三出》:“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冤賚志,如漢代韓、彭,宋朝張、岳,后來成什么結(jié)果?”
《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 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 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比喻事成之后,有功之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
使用類別 用在“背信忘義”的表述上。
【兔死狗烹造句
1、你要小心別跟錯人了,免得到時候兔死狗烹。
2、自古以來,能有幾個功臣能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3、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古來常見。
4、張良在漢高祖得天下后,主動求去,逃脫了兔死狗烹的命運。
5、這些人都是助他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如今兔死狗烹,一個個被他開除。
6、江山不是我一個人打下來的,有功者共享,哪能做出兔死狗烹的事?
近義詞】忘恩負義,卸磨殺驢,鳥盡弓藏,過河拆橋
反義詞】論功行賞
【兔死狗烹的成語故事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世襲而封為淮南王,曾經(jīng)和眾門客、方士合著了《淮南子》一書,內(nèi)容兼融先秦各家的學(xué)說。在《淮南子.說林》中提到“捕獲了狡兔,就把獵犬烹煮來吃;射盡了高飛的鳥,強弓就被收藏起來”,意指事情成功之后,有功之人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獎賞,反而因為才能出眾受到猜忌,而遭到殺害或疏遠。后來“兔死狗烹”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成之后,有功之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80277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