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的歷史典故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詞語典故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斥候的

偵察,候望。《書·禹貢》:“五百里侯服。” 《傳》:“斥候而服事。”《疏》:“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 這是斥候的本義。后多指偵察敵情的人!·,傷感簽名;李將軍傳》:“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也作“候人”。《左傳·宣十二年》:“豈敢辱候人。”杜《注》謂“候人,謂伺候望敵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21261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