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代表著將要達到的目的地。 使用“導學案”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在教師不講的前提下,保證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學會, 發(fā)揮小組作用 采取 “ 兵教兵 ”學習 產生最大化“效益” 。 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使 導學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關鍵詞 初中數學 、 導學案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兵教兵 ”學習、 打造高效課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 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讓數學課堂散發(fā)出無限的生命力,是擺在我們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也是我們數學教師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刻不容緩的重大問題。教育家呂叔湘說過“學生的學,應當由被動地學向主動地學轉化”,“變教師的外部給予為學生的內部求索”。也就是說只要學生自己主動學了,就沒有學不會的知識。但是如何在教師不講的前提下,保證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學會,并且產生最大化“效益”呢?怎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這時候,導學案應運而生。
導學案可以說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代表著將要達到的目的地。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學、高效地學、扎實地學,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使 導學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那么如何使用導學案 一、 教師自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和關鍵
導學案在課堂教學的前一天 自習課 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導學案充分進行課前預習。
首先揭示教學目標,然后指導學生明確 :
自學內容 : 引導學生看新知部分,抓住新舊知識銜接的地方重點看。
自學方法 : 獨立看書思考,可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做上記號,可質疑難,但不宜邊看書邊討論。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用目光巡視每個學生,關注并確保每個學生專心讀書,緊張思維。教師不宜多走來走去,不能在黑板上抄題,不能走出教室,不能東張西望,不能輔導學生。
自學時間 : 不宜過長,一般閱讀課本六分鐘左右,讓學生緊張快節(jié)奏的完成自學任務,時間也不宜過短,讓學生有認真看書思考的時間切不可走過場。看書是練習更正、討論當堂完成練習檢測的前提一定要講究實效。
自學要求 : 鼓勵學生認真看書,比誰自學效果好,能做對檢測題。但檢測題在自學指導中不出現(xiàn),一定在看書結束后出現(xiàn),否則會影響學生專心看書。這樣使自學變成了檢測前的準備,使學生看書能夠緊張的思維。
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 及教師的自學指導, 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就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數學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借助“導學案” 獨立完成課前數學學習 , 帶著問題進課堂,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上課將課前導學案收回 第一次 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或全批或抽批),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以了解學情,二次備課,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結構,并可以適當調整教學設計,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二、課堂展示提升 是自主學習的內化 :
交流預習成果和展示提升共性疑難問題:
發(fā)揮小組作用, 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總結預習內容的問題,對于個別沒掌握的問題采取 “ 兵教兵 ”學習, 學生 與 學生 合作,會的 學生 教不會的 學生解決并用雙色筆在導學案上訂正,對于集體解決不好的問題做出標記收集起來為展示做準備。當通過課前對導學案的反饋,在課堂上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 每小組按編號鼓勵讓2至3名后進生展示,后進生暴漏出來的問題最多最具有典型性,展示完畢由組內成員發(fā)現(xiàn)并糾正,若有困難其他組成員補充,這樣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上好課,與此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學困生對知識的的掌握情況,以及小組作用的發(fā)揮。引導學生通過展開充分的思維討論來獲得知識,暴露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困難、障礙、疑問和錯誤;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課堂教學中除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外,教師自己的思維也要得到充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課堂上教師以學定教、靈活使用,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對學生有效的幫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該出手時才出手(即教師別急于的進行講解或點撥,當學生無法釋疑時教師才進行講解或點撥)。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的減少多余的講解和不必要的指導,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 這不僅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能極大限度 的 促進 學 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利于教師的教。 展示后要求學生對于自己的疑難問題在導學案上用雙色筆重新整理并做出重點標記,同時還要整理知識點,做題方法及規(guī)律(隨后要把易錯題整理到 本上 ) 課后收回導學案第二次批閱。
三、課后 整理、反思是課堂的升華
課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及時的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 糾錯 并將導學案收起,仔細 第三次 審閱。對其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講解,做到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堂堂清 以見實效。
最后要求學生階段性地整理導學案, 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裝訂成冊以備復習使用。
總之,數學教學改革是逐步累積的, 打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 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個數學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導學案多管齊下,共同努力,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達到 學生 會學并 學會的課是最好的課,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目的 所在, 導學案 使 用的最大效益 也就 成了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我們 數學 教師課堂高效 的一種路徑選擇 。
參考文獻:1、韓立福教授“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策略之一。
2、蔡林森與“先學后導當堂訓練教學法”。
3、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717641.html
相關閱讀:數學期中考試有理數輔導練習:七年級上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