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故鄉(xiāng)在遠方》閱讀練習及答案(張抗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文,完成5~8題! 」枢l(xiāng)在遠方   張抗抗   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流浪者! 资陙恚移床欢、浪跡天涯。我走過田野,穿過城市,我到過許多許多地方! 19歲那年我離開了杭州城。水光瀲滟、山色空?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離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鎮(zhèn)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欢抑皇呛贾莸囊粋過客,我的祖籍在廣東新會。我長到30歲時,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過廣東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靜的榕樹島,夕陽西下時,我看見大翅長脖的白鸛灰鸛急急盤旋回巢,巨大的榕樹林遮天蔽日、鳥聲盈盈。那就是聞名于世的小島天堂。  但老家于我,卻已無故園的感覺。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我也并不真正認識一個人。我甚至說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鄉(xiāng)方言。我和我早年離家的父親,猶如被放逐的棄兒,在陌生的鄉(xiāng)音里,茫然尋找辨別著這塊土地殘留給自己的根性! ∈罴俸,坐小火輪去洛舍鎮(zhèn)外婆家。鎮(zhèn)東頭有一座大石橋,夏天時許多光屁股的孩子從橋?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連著煙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經(jīng)在橋下淘米,竹編的淘籮濕淋淋地從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撲撲蹦跳著一條小魚兒……  而外婆早已過世了。外婆走時就帶走了故鄉(xiāng)。其實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聽說外婆的祖上是江蘇丹陽人,不知何年移來德清洛舍。由此看來,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難以考證,我魂牽夢系的江南小鎮(zhèn),又何為我的故鄉(xiāng)?  所以對于我從小出生長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種隱隱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歡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歡植物園的綠草地和春天時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歡冬天時滿山的翠竹和蒼郁的香樟樹……但它們只是我搖籃上的飾帶和點綴,我欣賞它們贊美它們,但它們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雜喧鬧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種從遙遠的異地帶來的“生人味”,總使我覺得同這里的溫馨和濕潤格格不入……  我究竟來自何方?  更多的時候,我會凝神默想著那遙遠的冰雪之地,想起籠罩在霧靄中的幽藍色的小興安嶺群山。踏著沒膝深的雪進入山地,灌木林里尚未封凍的山泉一路叮咚歡歌,偶有暖泉順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頭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窺見冰層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無風的日子,靜謐的柞樹林中輕輕慢慢地飄著小清雪,落在頭巾上,不化,一會兒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禮物。若閉上眼睛,能聽見雪花親吻著樹葉的聲音。那是我21歲的生命中,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落雪有聲,如桑蠶啜葉,嬰童吮乳,聲聲有情! ∧菚r住帳篷,爐筒一夜夜燃著粗壯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車、如塄場的牽引拖拉機轟響。時時還夾著山腳下傳來的咔咔冰崩聲……山林里的早晨寧靜而嫵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紅,淡紫色的炊煙纏綿繚繞,門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來過的不知名的小動物的一條條絲帶般的腳印兒,細細辨認,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個個問號,清晰又雜亂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處……  我19歲便離開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 ∧菚r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園在溫暖的南方! 〉F(xiàn)在我知道,我已沒有了故鄉(xiāng)。我們總是在走,一邊走一邊播撒著全世界都能生長的種子。我們隨遇而安,落地生根;既來則定,四海為家。我們像一群新時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無歸宿的流浪移民。也許我走過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鄉(xiāng)。  然而在城市悶熱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時時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進了我們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獷而質樸。20年的日月就把我這樣一個纖弱的江南女子,磨礪得柔韌而堅實起來。以后的日子,我也許還會繼續(xù)流浪,在這極大又極小的世界上,尋覓著、創(chuàng)造著自己精神的家園。5.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寫到了新會、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請概括說說作者眼中這三個故鄉(xiāng)的景物有什么共同點,作者對這三個故鄉(xiāng)的內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  答案 三個故鄉(xiāng)的景色都很美,充滿詩情畫意。內容感受卻是陌生的、茫然的、有些隔膜! 6.你認為作者情感上最傾向于哪一個故鄉(xiāng)?為什么作者最傾向于這一個故鄉(xiāng)?  答案 小興安嶺。因為那里是我度過青春年華的地方,經(jīng)歷了二十年的歲月,“把我這樣一個纖弱的江南女子,磨礪得柔韌而堅實起來”的地方! 7.作者在文中說:“我究竟來自何方?”而文題卻作了肯定的回答:“故鄉(xiāng)在遠方!苯Y合全文說說作者對故鄉(xiāng)有著怎樣的認識?  答案 作者所認識的故鄉(xiāng)不僅是祖輩生活過的地方,還是自己曾經(jīng)留下奮斗足跡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斷尋覓著、創(chuàng)造著的精神家園! 8.為了表達對遠方故鄉(xiāng)的追尋,作者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本文內容簡要分析! 〈鸢 運用了對比手法。作者把祖籍新會、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事美好與鄉(xiāng)音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進行對比,同時又將這種感受與北大荒的景物人事進行對比映襯,表現(xiàn)了作者從纖弱走向堅強和不斷尋覓追求的過程。(如答“欲揚先抑”“逐層鋪墊”等,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627051.html

相關閱讀:《話說父親 王安憶》閱讀答案
材料閱讀題“暴走媽媽”(附答案)
記憶深處的冰棍 閱讀答案
牛皮紙包著的月餅 閱讀答案
初中記敘文閱讀及答案:同情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