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從母親的“靜坐斗爭”中感受到“母親”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不寫母親為了孩子一反其性情,與警察大吵大鬧,據(jù)理力爭?
答:
2
、文中對派出所門外的紅燈的描寫,有人認為過分夸張了,不真實,你覺得呢?
答:
3
、文中寫母親,有一個動作描寫重復了多次,你發(fā)現(xiàn)了嗎?在文中將語句劃下來,并試著說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答:
4
、“葛里高利”對母子倆的態(tài)度前后判若兩人,你認為這是為什么呢?
答:
1
、這樣寫表現(xiàn)了母親是個堅定、平靜而又能保持尊嚴的女人,她為了孩子寧可委曲自己。如果寫母親十分潑辣,與警察大吵大鬧,就沒有新意,不能表現(xiàn)母親的人格個性,文章也就不會那么感人。
2
、這是被無視的弱勢者眼中的“派出所門外的紅燈”,它真實地反映了“我”當時恐懼無助的心理。所以這個描寫是生動而真實的。
3
、文中三處寫到母親“用一條手臂摟著我”。作者反復描寫,是為了表現(xiàn)母親在盡力呵護我,慰藉我,不讓我受到傷害,由此凸顯了母愛的力量。
4
、“葛列高利”對母子倆的態(tài)度前后判若兩人,是因為母親不卑不亢的堅持,使原來代表傲慢的、有點流氣的警察屈服了、感動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64251.html
相關閱讀:《最后的陽光》閱讀答案
《一只手套》 閱讀答案
《“小地主”(16分)》閱讀答案
《蘇東坡與黃州 余秋雨》閱讀答案
《一次幫助,改變兩個人命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