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禍從天降,誰為真兇
陳祺
①
8
月7
日
許多同胞不幸罹難。罪魁禍首,
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jīng)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相對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最高體積含量可達80%
,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壞力。它往往
發(fā)生在山區(qū)等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qū)。
③舟曲縣城所在的白龍江地區(qū)地勢起伏較大,山谷地勢高差達1000
④這些地質條件給舟曲埋下了安全隱患,但如果沒有力量去推動這些松散物質的話,泥石流依然不會發(fā)生。暴雨就是推動泥石流的“手”。
⑤處于黃土高坡上的舟曲縣原本是一個干旱的地區(qū),多的平均降水量不到200
毫米。有歷史記載的暴雨近百來只發(fā)生過2
次,分別是
7
月12
日
毫米暴雨和
8
月8
日
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發(fā)當晚,該地區(qū)在短短40
分鐘內突降97
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wěn)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fā)生運動,形成了泥石流。作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這場災難的導火索和幫兇。
⑥如果說強降雨是“導火索”的話,山體風化、水土流失則是“火藥”,而人類活動擔當了“催化劑”的角色。
⑦20
世紀50
代,舟曲縣森林覆蓋面大,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有“隴上江南”之稱。然而之后的半個多世紀,舟曲的森林覆蓋率從67%
銳減到20%
。森林的過度砍伐導致舟曲水土流失嚴重,山體風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風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著山谷傾瀉而下。另外,近10
來,舟曲縣獲批的大小水電站有55
座。修建水電站要炸山辟地,會令巖體變得松動,植被遭到破壞,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質。更有甚者,舟曲礦產(chǎn)資源豐富,開礦遺留的廢棄土石處理不當,使松散碎屑物質量大增。這樣,在自然狀態(tài)下需數(shù)十、數(shù)百乃至上千才能聚集起來的松散碎屑物質量,現(xiàn)在幾內便達到了。桶里裝滿了“火藥”,自然一點就炸。
⑧由此可見,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為天災,人為因素也促進了泥石流的發(fā)生發(fā)展,擴大了它的規(guī)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應該重視環(huán)保,只有真正貫徹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選自《中學科技》
10
期,有改動)
1.
請簡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
分)
(1
)
(2
)
(3
)
【試題分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說明內容的概括能力: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并篩選提取重要信息?梢酝ㄟ^找中心句、過渡來概括主要內容。第④段、第⑥段是過渡段,從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1)
地質條件;(2)
暴雨或強降雨;(3)
人類活動或人為因素。
2.
第⑦段中劃線句運用了作比較、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
【試題分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先判斷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再結合句子具體分析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有:
舉例子:形象具體地說明了……;列數(shù)字:準確具體地說明了……;作比較:通過比較,更突出地說明了……;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下定義:科學準確地指出了……;分類別:條理清晰地說明了……;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
【參考答案】列數(shù)字
表明短時間內森林覆蓋率銳減,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人類過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環(huán)境的惡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
第②段“它往往
發(fā)生在山區(qū)等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qū)”一句中,加點的“往往”一詞不能刪掉的理由是什么?(2
分)
【試題分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說明語言的品析能力。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應注意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可能、左右、幾乎、一般、大約、絕大部分、基本上、個別等。先解釋這個詞的主要意思(
或分析其作用)
,再結合句子進行具體分析,最后要點明這個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參考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數(shù)情況如此,但不排除個別情況,更加切合實際,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
第⑥段文字,在結構上起著
的作用,在語言上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
的特點。(2
分)
【試題分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文結構的把握能力和對說明語言的品析能力。通讀文章,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間的聯(lián)系,找出過渡性的詞、句、段等。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要抓住句中的動詞、形容詞或擬人的修辭手法、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以及文中的描寫性文字等來品析。
【參考答案】過渡或承上啟下
生動
5.
在利學研究方法和科學探索精神方面,你從本文中獲得了怎樣的感悟?
(3
分)
【試題分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科技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的領悟能力。閱讀科技作品,應抓住關鍵字、詞、句,挖掘潛在信息,領會科技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參考答案】示例: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需要長期細致地觀察或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反復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比較、縝密的分析,需要我們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宿旨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51813.html
相關閱讀:(2015?佛山中考)閱讀《佛山武術威名震四方》附答案
豐圖義倉 閱讀答案(陜西)
主題閱讀“西域”有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閱讀答案(承德中考 語文試題)
《枯木的妙用(14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