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行道樹 向一棵樹鞠躬 閱讀答案(四川達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甲文】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云。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yè)城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這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行道樹》)

【乙文】


我突然被一棵榆樹驚呆了。


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


它長在一堆碼起來的磚垛上,周圍是林林總總的大樹小樹。磚垛有兩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表層的磚被一層青苔覆蓋著。


它其實只有一米來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著,形不成高大偉岸的姿態(tài),卻展示了固執(zhí)頑強的生命。當初,它選擇了磚垛前面的那一片陽光地帶,準備唱著歌兒向老榆樹告別?墒蔷驮谒查g,一陣微微的風,把它飄到磚垛上,它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它知道:躲避現(xiàn)實只能毀滅自己,安于命運,順勢而長,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壓抑著蓬勃向上的內驅力,讓飽滿的激情化作一段樸實——
它長成了灌木叢。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過不盡的苦痛。雷電轟擊過它,狂風摧殘過它,風雪侵蝕過它。最難耐的還是干旱和貧瘠。它有時想攔住匆匆而過的雨水,雨水卻不屑一顧;也曾經挽留過晶瑩的露珠,露珠只輕輕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腳下那座高原似的磚垛,卻貧瘠得難以供應它起碼的養(yǎng)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讓主干變粗變矮,讓枝葉變小變多,盡量節(jié)衣縮食,減少消耗。盡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運使得它青筋突暴,渾身疤痂,身體佝僂,它沒有屈服。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為一棵榆樹而感動。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來,發(fā)現(xiàn)那磚垛已經不見了。一個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樹旁。老人告訴我,這垛磚堆了十八。當初準備蓋房子用,兒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婦改嫁,他領著孫子孫女度日,房子就耽擱了,F(xiàn)在孫子孫女已長大成人,會掙錢了,政府又補貼了一部分錢,房子終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靜的敘述中,絲毫不見其悲涼,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艱辛度過的。老人走了,他邊走邊自言自語道:“
你看這棵樹,咋就恁耐活呢?
缺水少土的,競活了十八,真要活成精了!”
驀地,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葉,是老人稀疏的亂發(fā);褶褶皺皺的干,是老人飽經風霜的臉;還有那地下柔柔細細的根,是老人冉冉飄飛的胡須。


望著老人步履艱辛地走了,走在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條被晚霞映紅了的小巷,行走著一個永恒的雕塑。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我默默地佇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樹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樹鞠躬》)(有刪節(jié))


1
. 結合語境,說說下面句中帶點詞語的意思。(2
分)

(1
)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2
)露珠只輕輕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


2
.仔細閱讀甲乙兩文,簡要回答:(4
分)

(1
)甲文第③
段為什么說“
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


(2
)乙文第②
段說“
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
,那么這棵樹的不平常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
.【質疑探究】:從下面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作答。(2
分)

(1
)甲文結尾“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一句中說行道樹既“
憂愁”
又“
快樂”
,矛盾嗎?為什么?(2
分)


(2
)乙文第⑦
段為什么說“
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
?(2
分)


4
.下面對甲乙兩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
分)

A.
甲乙兩文都借樹寫人,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將城市的“
繁弦急管”“
燈紅酒綠”
與行道樹的寂靜孤獨形成對照,突出了行道樹在困境中堅定執(zhí)著的品質。

B.
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甲文中用擬人化的手法,借我們的“
自白”
來抒情寫意;而乙文只是以“
我”
的見聞感受來突出文章的主旨。

C.
甲乙兩文開篇都有點題的作用。而甲文既點出“
我們”
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為下文寫意抒情蓄勢;乙文則起筆突兀,懸念頓生,讓讀者欲罷不能。

D.
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了如何面對困境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贊美了那種不畏艱辛、頑強抗爭、樂觀進取、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兩文中的“
樹”
的形象都是奉獻者的化身。

5
.【遷移拓展】請結合鏈接材料,任選一句談談你的理解。(2
分)

(1
)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2
)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

【鏈接】:

材料一:兩彈元勛鄧稼先,遠離親人,身處荒漠,克服重重困難,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材料二:音樂巨人貝多芬,正當盛,耳聾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可他仍然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為他說:“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答:我選第

句。我的理解是




答案:

1
.(2
分)

(1
)(1
分)墮落是淪落、流落的意思。文中是說行道樹離開了森林來到充滿煙塵的城市,生活條件,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2
)(1
分)“
吻”
是擬人手法,寫露水停留時間之短,反襯榆樹忍受著干旱和貧瘠的苦痛。

2
.(4
分)

(1
)(2
分)為城市充滿煙塵,市民習慣于污濁,不珍惜清新空氣,自己僅僅成為城市的一種裝飾而悲涼。

(2
)(2
分)榆樹生長環(huán)境極其惡劣;外形矮小、纖弱、樸實;忍受苦痛,頑強生長。

3
.(2
分)注:若兩個小題都答,只評第(1
)題。

(1
)(2
分)不矛盾。它憂愁的是市民早已習慣污濁,不重視環(huán)境的潔凈;它快樂的是自己能忍受寂寞,迎接太陽,制造清新空氣。表現(xiàn)他們的奉獻精神。

(2
)(2
分)榆樹生長環(huán)境極為惡劣,卻能忍受苦痛,頑強生長;老人兒子病死,媳婦改嫁,獨自拉扯孫子孫女,生活艱難,十八才能翻修房屋。兩者都遭遇艱難,但都能坦然面對,頑強抗爭,境遇和精神極其相似,所以如此說。

4
.(2
分)D

5
.(2
分)
任選其中一句即可。

示例:第一句: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就是神圣的事業(yè)。鄧稼先從美國學成歸來,放棄了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去艱苦的戈壁,無私奉獻,為祖國的強大作出了卓越貢獻,這是一種幸福和深沉的表現(xiàn)。

第二句:貝多芬盛耳聾,遭遇了很大打擊,可他同命運頑強抗爭,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音樂作品,告訴我們只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克服困難,就能逐步走向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74595.html

相關閱讀:對面的燈光 閱讀答案
《裘錫圭:學人風骨》閱讀答案
《今天就開始》閱讀答案
《三件不能讓母親知道的往事》閱讀答案
在節(jié)日里徜徉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