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包拯》一課一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包 拯 作者簡介 脫脫 ( 公元 13141355 ) ,元代史學家,出身于蒙古貴族。 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選人教材時作了刪節(jié)。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司馬遷創(chuàng)設紀傳體史 包 拯
作者簡介
脫脫(
公元1314—1355
)
,元代史學家,出身于蒙古貴族。
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選人教材時作了刪節(jié)。“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司馬遷創(chuàng)設紀傳體史書編寫體例,此后歷代以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紀傳體的形式。一般來說,“傳”主要敘述傳主的生卒、地望、職官、生平事跡等內(nèi)容。
相關資料
包拯(999
一l062)
,北宋廬州合肥(
今安徽合肥)
人,字希仁。天圣進士。仁宗時任監(jiān)察御史,建議選將練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為官剛正、執(zhí)法嚴峻。他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作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為戲文,元雜劇已有《陳州糶米》等作品,以后流傳日廣,形成豐富的傳說。
字詞精解
徙:調(diào)動(
官職)
。遷:晉升。遺:贈送。歲滿:滿一。遂:于是,便。權(quán):姑且,暫且。率:大抵,大都,一般。忠:辦事盡心竭力。恕:仁愛,推己及人。嘗:曾經(jīng)。對:回答。推:推行。字:古代人在滿二十時取表字。一般來說,古人的名和字之間存在某種聯(lián)系。守:課文中是“太守”的省稱。當時所說的太守,就是知府;古代文人好用古名,往往稱知縣為太守。
結(jié)構(gòu)精解:
第一段:突出包拯為官機智。第二段:突出他為官廉潔。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為官剛正、執(zhí)法嚴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課文圖解

27
、包拯

做什么
性格特點

“割牛舌”案件————
為官機智


“歲滿不持一硯歸”———
清正廉潔
包拯
出使契丹———
巧言善辯、不辱使命

開封做官———
為官剛正、執(zhí)法嚴峻

日常生活——————
克己奉公
主題精解:
文章通過
巧斷牛舌案、不持一硯歸、出使契丹、、坐鎮(zhèn)開封府、律己戒子這些事跡體現(xiàn)出包拯機智善斷、廉潔自律、剛直善辯、剛正不阿、嚴于律己的性格特點。
寫法精解
1
.通過事跡表現(xiàn)人物,是這篇課文主要的寫作特點。學習課文時學生應緊緊把握住人物的事跡,因為人物的性格特點是從這些事跡中顯現(xiàn)出來的。例如:為官剛正,執(zhí)法嚴峻,等等。
2
.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四段則穿插了側(cè)面描寫。第一、三段記敘較具體,第二、四、五段記敘較概括。具體、概括互相配合,行文活潑、富于變化。
3
.課文選自正史,但語言不失生動、活潑。如第一、三兩段分別用百十來字,把包拯智服盜賊、駁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一點值得學生學習,在寫作的時候,注意行文生動,力求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人物的風貌。
難點精解
“端土產(chǎn)硯,前守緣貢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權(quán)貴。”一句的翻譯。
理解這句話首先要讀好停頓“端土產(chǎn)硯,前守/
緣貢/
率取數(shù)十倍/
以遺權(quán)貴。”這句話應議為:端州出產(chǎn)硯臺,前任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貢數(shù)幾十倍的硯臺,送給當朝權(quán)貴。
練習
一、解釋加點字詞在句中的意思。
1.

歸,殺而鬻


2.

復有告私殺牛者

3.
徙知
端州,遷殿中丞

4.
拯命制者才
足供數(shù)

5.
舊制,凡訟訴不得經(jīng)造
庭下

6.
不從吾志,非吾子若
孫也

7.

吏苛刻,務
敦厚

8.
前守緣貢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
權(quán)貴

9
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10
、與人不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67205.html

相關閱讀:《賣柑者言》閱讀答案及答案
《后漢書?李恂傳》閱讀答案
《黃庭堅論書法》閱讀答案
《社鼠》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壽《進<諸葛亮集>表》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