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
題。(共
11
分)
文段一
中國大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便于北上伐齊,開通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運河——邗溝,用來運兵運糧。此后,秦、漢等朝都政整治改造過運河。因魏晉時期長期南北對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異極大,糧、煤等物資南北分布也極不均衡。所以,隋統(tǒng)一全國后,為調(diào)和南北差異,同時解決調(diào)兵速度緩慢的問題,隋煬帝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它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長達
2000
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文段二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別,開鑿運河需要解決很多技術(shù)上的難題,例如水位高度差的問題。大運河在山東境內(nèi)與黃河形成了達
40
米的水位落差,船行進的動力不夠,無法直接通過。為解決這一問題,河工們摒棄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設(shè)計,而將運河修成“之”字形的彎道。因為彎曲的河道可以拉長船只航行的距離,減小船只在航行過程中與地平線形成的夾角,從而減小船只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動力。這種科學(xué)的設(shè)計體現(xiàn)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當(dāng)隋煬帝為鞏固統(tǒng)一大業(yè),更為了滿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斷加快開鑿進程。在大運河開鑿的過程中,隋煬帝對征調(diào)的河工極其苛刻。他曾派人將木鵝從上游放下,如若擱淺,就會嚴懲甚至殺害負責(zé)施工的河工。運河通航后隋煬帝每都要乘龍舟游江南,耗費無度
,
使沿途百姓傾家蕩產(chǎn)。如此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所以唐代詩人胡曾有詩云:“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大運河開通后,運河沿岸逐漸興起了幾十座著名城市。這些城市客商云集、貿(mào)易繁盛,成為運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隨著城市的興起,運河流域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它吸納了吳越、齊魯?shù)鹊匚幕木瑁融合了外來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樣性與包容性統(tǒng)一的特點。大運河有著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詩人皮日休發(fā)出感嘆:“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17.
根據(jù)文段一的內(nèi)容,說出夫差與隋煬帝開鑿運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
2
分)
答:
18.
現(xiàn)代人在修建公路時,遇到山丘,經(jīng)常采用環(huán)繞式的盤山公路。借助文段二中的相關(guān)知識,解釋建
筑師這樣設(shè)計的原因。(
2
分)
答:
19.
由胡曾與皮日休的詩可知,自唐時起,人們對隋煬帝修大運河的看法就有“罪在當(dāng)代,功在千秋”之說。閱讀文段三,請寫出支持這種看法的依據(jù)。(
4
分)
(
1
)“罪在當(dāng)代”:
(
2
)“功在千秋”:
20
.根據(jù)以上材料的內(nèi)容,可以概括出大運河具有①、②、里程世界第一、③
和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點。(
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7
.
便于南北物資運輸;滿足軍事需要
(共2
分)
18
.
答案示例:
盤山公路可以拉長車輛行駛的距離,減小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與地平線形成的夾角,從而減小車輛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動力,從而解決車輛因動力不足而無法直接翻越山丘的問題。
(共2分)
19
.
(1)趕工期,
對待河工嚴酷;乘龍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傾家蕩產(chǎn)。(共2分)
(2)
運河沿岸逐漸興起了幾十座著名城市,運河流域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
(共2分)
20
.
歷史悠久,溝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共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34206.html
相關(guān)閱讀:《地震中房子不倒的秘密》閱讀答案
說明文閱讀《北京的城市布局》附答案
DNA證據(jù)也可以偽造 閱讀答案(廣東省深圳市)
《“溫室效應(yīng)”與“陽傘效應(yīng)”》閱讀答案
《中秋月》課時練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