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古典詩詞中的
“
剪刀
”
裁縫要剪布剪線,村婦要剪紙,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剪刀小巧質(zhì)樸,平凡普通,歷史悠久,是人們?nèi)粘Ia(chǎn)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对娊(jīng)
·
召南
·
甘棠》
“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
大概是最早提到剪刀的詩文,從此它頗為詩人青睞。歷代詩人筆下,它都能翩翩起舞,上下起落之間,翻飛騰轉(zhuǎn)之際,煥發(fā)著別樣的風(fēng)情,傳達(dá)著常物難以描述與表達(dá)的意蘊(yùn)。
一、風(fēng)情民俗可以
“
剪
”
“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
”
(姜夔《月下笛》)
“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
(李白《白?辭》)
“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
(查慎行《鳳城新辭》)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景象,裁剪衣服。
“
詞韻窄,酒杯長。剪蠟花,壺箭催忙。
”
(吳文英《夜合花
·
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
“
記前度、剪燈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
? ”
(張炎《寄李筠房》)這是剪燭,剪去燼余的燭心,使燈顯得更亮一些。
“
剪燈
”“
剪燭
”
之句古詩文中大量存在。
“
?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
”
(杜甫《彭衙行》)這是剪紙招魂,用于祭奠鬼神,各地都有此民俗。
1980
春,趙樸初先生為揚(yáng)州藝人作的一套《鑒真大和尚》剪紙,寫有
“
憶江南
”
詞一首,中有
“
明月滿城歌過海,神工剪紙與招魂
”
之句,援引千風(fēng)俗,以神來之筆,表達(dá)故鄉(xiāng)故國親人對鑒真大師懷念之情。
“
依前過了舊約,甚當(dāng)初賺我,偷剪云鬟。
”
(柳永《錦堂春》)古代男女相別,有訂立盟約,女子剪發(fā)以贈的習(xí)俗。贈發(fā)不僅為了讓男子見發(fā)如見人,還有以發(fā)纏住男子之心的寓意。
“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
”
(吳文英《祝英臺近
·
除夜立春》)
“
紅情
”
、
“
綠意
”
指紅花、綠葉。趙彥昭《奉和對圣制立春日侍宴內(nèi)殿出剪彩花應(yīng)制》詩:
“
花隨紅意發(fā),葉就綠情新
”
。花信,指花信風(fēng),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立春,人們剪好紅花綠葉,作成春幡,插鬢戴發(fā),以應(yīng)時令。
“
念秦樓也擬人歸,應(yīng)剪菖蒲自酌。
”
(吳文英《澡蘭香
·
淮安重午》)
“
菖蒲
”
為端午當(dāng)令物品,《荊楚歲時記》有:
“
端午歲以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泛酒,以避瘟氣。
”
《夢梁錄》中也有類似記載,說端午這一天
“
正是葵榴斗艷、梔艾爭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
”
?梢娝未宋缬屑羲檩牌雅菥频牧(xí)俗,故詩人說
“
應(yīng)剪菖蒲自酌
”
。
“
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
(朱敦儒《好事近》)上元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這是宋代盛大的節(jié)日,民間有扎彩燈等習(xí)俗。宋時筆記中經(jīng)常涉及的
“
紅蓮
”
、
“
菊燈
”
等即指扎成蓮花狀、菊花狀的燈!稓q時廣記》說:
“
上元燈槊之制,以竹一本,其上破之為二十條,或十六條;每二條以麻合系其銷,而彎屈其中,以紙糊之,則成蓮花一葉;每二葉相壓,則成蓮花盛開之狀。燈其中,旁插蒲捧荷剪刀草于花之下。
”
周密《武林舊事》卷二
“
燈品
”
:
“
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為精妙。
”
陸游《十
“
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
”
說明宋時上元時節(jié)剪紙做燈是一大風(fēng)俗,而這常常是閨中人之巧技,在早些日子就已開始制作以備上元燈節(jié)玩賞。
“
任他二月春風(fēng)好,剪出垂楊恐不如
”
,這是時人對嘉慶道光間包鈞的剪紙技藝的稱贊。剪紙,全國各地許多地方逢過節(jié)、婚喪嫁娶有剪紙之風(fēng)。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幾張素紙,憑著心靈手巧,剪出生動活潑、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樣。
二、美景佳物可以
“
剪
”
“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
(賀知章《詠柳》)詩人的想象讓人驚訝,把具體的
“
春風(fēng)
”
比作想像中的
“
剪刀
”
,讓人自然想象這細(xì)葉是巧匠剪裁出來的。詩以問句引出春風(fēng)似剪,同時隱去持剪裁春的主體,實為以特寫式的鏡頭,運(yùn)實入虛,生動揭示了
“
春風(fēng)
”
與碧柳間的密切關(guān)系。柳枝柳葉的精致、細(xì)巧、可愛一下勾勒了出來,于是一幅春天的美景圖突顯在眼前,別具情致。
“
多事二月風(fēng),剪出鵝黃縷。
”
(《卜算子
·
詠柳》)也是春風(fēng),也是楊柳,也是美麗的春景,納蘭性德寫景佳句也是脫胎于此。蘇東坡《吉祥寺花將落而述古不至》
“
今歲東風(fēng)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
”
,也把
“
風(fēng)
”
比作
“
剪子
”
,只是剪出的是
“
花
”
,但此句還是展現(xiàn)了花之美。
“
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
(陸暢《驚雪》)既然
“
楊柳
”
可以剪,
“
花
”
可以剪,
“
水
”
又有什么不可以。詩人設(shè)想
“
天人
”
剪取那清亮亮的水而成
“
花
”
,雪花的前世今生交代得清清楚楚,卻又神奇莫測,讓人遐想雪花之美之巧之麗之清。從此,后世雪花有個雅名
——
剪水花。如,
“
東君未破含春藥,青女先飛剪水花。
”
(范成大《春后微雪一宿而晴》)
“
春叢一夜,六花開盡,不待剪刀催。
”
(歐陽修《少游》)也是寫剪出
“
雪花
”
,只是更有時光流逝之意。
“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
”
(趙佶《燕山亭
·
北行見杏花》)盡管作者是亡國之君,可其藝術(shù)修養(yǎng)還是讓人贊不絕口,詩人以細(xì)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花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重重花瓣經(jīng)過巧手裁剪,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每一朵杏花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
桃花亂落如紅雨,剪綃裁錦一重重
”
(白居易)與之同樣精妙,或許是趙佶讀詩甚多,受到白居易的啟示。
“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
(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這是歷來贊頌的名句,詩人深為眼前這幅山水圖的藝術(shù)魅力所吸引,盛贊畫之逼真:大概是用并州出產(chǎn)的鋒利的剪刀,把吳淞江水也剪來了。ú⒅荩汗糯猿霎a(chǎn)剪刀名聞天下。)詩句精美絕倫,剪取的對象是美麗的山水,可見畫面已經(jīng)過畫家精巧處理,想象精絕,含蓄簡練,不愧是老杜手筆。李賀
“
欲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
”
(《羅浮山人與葛篇》)雖脫胎于杜甫,卻有自己的新意,以
“
澀
”
呈現(xiàn)惜意,表達(dá)對眼前精細(xì)光滑的葛布的喜愛,顯得空靈奇幻。陸游在《秋思》中說
“
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
”
,也頗富有詩意與情韻。而張炎
“
幾時歸去,剪取一半煙水。
”
(《湘月》)顯然也取自杜甫詩句,卻也能表達(dá)自己的情懷,有類似
“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
(柳永《望海潮》)之味。
“
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diǎn)絳唇。
”
(秦觀《南鄉(xiāng)子》)眼睛最能顯示美人神采和情韻,用
“
水剪
”
二字修飾,給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筆畫之于剪影,精細(xì)多了,也水靈多了?磥硗窦s派詞人對人的描摹與刻畫有其精絕與佳妙之處,不僅能寫出人物的相貌,還能傳達(dá)出神韻。事實上這一詩句來自白居易《箏詩》
“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
,寫眼睛如剪來的秋水般明澈、清洌。李賀《唐兒歌》
“
一雙瞳人剪秋水
”
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后人便就有了詞語
“
剪水雙瞳
”
,形容眼睛清澈明亮。而詞語
“
裁云剪水
”
,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詩文構(gòu)思精妙新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23035.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初中系列知識點(diǎn)歌訣
課外文言文閱讀技巧及訓(xùn)練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課后練習(xí)答案
詩歌閱讀指導(dǎo)《聯(lián)系時代背景 融入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