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軾
①元豐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⑤何夜無月
?
何處無竹柏
?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
.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2
分)
A
.念
無與為樂者(
思念)
B
.遂
至承天寺(
于是,就)
C
.懷民亦未寢
(
睡覺)
D
.相與
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2
.用現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3
分)
3
.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內容可用4
個字概括為:□□□□。(3
分)
4
.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
的心境。(2
分)
參考答案:
(二)記承天寺夜游
1
.2
分
A
2
.3
分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3
.3
分
④(
即“庭下……蓋竹柏影也”)
(1
分)
概括: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
分,只要能扣緊“月”來概括即可給滿分,其余酌情給分)
4
.2
分
曠達(答“豁達”也給2
分;答 “懷才不遇”、“憤憤不平”、“樂觀”等給1
分;答“閑適”、“熱愛自然”不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16275.html
相關閱讀:《愛蓮說》閱讀精選(有答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眾生相
八級下文言文復習整理《與朱元思書》
《落難的王子》閱讀答案
《陋室銘》中考文言文閱讀精選(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