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邸玉超《春暖花開》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暖花開 邸玉超 ① 我非常喜歡春暖花開這個詞。詞匯的溫度不可預報,但可以感知,可以體會。對于走過漫長冬季的北方人來說,感受這樣的詞一定是特別溫暖而歡欣如同與久別的親 春暖花開
邸玉超

我非常喜歡春暖花開這個詞。詞匯的溫度不可預報,但可以感知,可以體會。對于走過漫長冬季的北方人來說,感受這樣的詞一定是特別溫暖而歡欣——如同與久別的親人相擁那一刻的美好。


古代文人心思細膩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無以名狀的事物,因此對春天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更細致入微。唐代詩人史青《應詔賦得除夜》云:今歲今宵盡,明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新一的晨曦微現,普通人還沒有感覺到春光的來臨,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經蓓蕾初綻了。這首詩雖是應詔之作,卻也寫得俊逸純真。古人比我們生活簡單,時間寬裕,性子就比較慢,想事情會更細致,做事情也會更執(zhí)著。其實,我們也需要慢下來,看一看花是怎樣開的、天氣是怎樣暖的。


與史青家的后園不同,我老家的后園子沒有梅,但有一株杏,還有一株桃。梅屬于貴族,屬于士大夫,不屬于百姓。從古到今普通百姓愛戴的大都是杏桃之類,因為這類仁果可以充饑飽口福。口腹不飽何以飽眼福?


在古人寫春的詩中,我最喜歡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異乎尋常地簡單,樸素真切的感悟;ㄩ_花落中,蘊藏著淡淡哀傷和悠遠的哲思。我喜歡這首詩的另一個好笑的因由是,這位田園山水詩人的落花留給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間,至少沒有像史青那樣直接詠梅——我不喜歡梅,我猜想孟襄陽詩中的花應該是桃花,抑或杏花,與我家后園子那兩株一樣。

春分過后,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走出夢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
?
中,滿耳是鳥兒的歡鳴。那鳥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單調嘰喳,而是戴勝、黃喉、紅脅藍尾鴝的婉轉悠揚。睜開雙眼,燦爛的陽光射過玻璃窗,好像太陽雨落在臉上,暖融融麻酥
酥的。而幾天前的一場細雨,潤綠了后園子的杏樹枝,淋透了墻角的桃樹干。這個早晨,杏花率先開了。深紅、淺紅、粉紅、粉白,一樹云霞,滿園生輝。杏花開時,綠葉尚未被春風的剪刀裁出;而桃花綻放之時,桃葉已經舒展成綠箭,在綠葉的襯托下,桃花顯得更加嬌艷嫵媚。杏樹為什么先開花后長葉?原來杏花花芽生長所需要的氣溫比葉芽生長所需要的氣溫低,早春的溫度已滿足了她生長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漸膨大而開放。但此時的天氣對于葉芽來說,還稍顯涼意,因此她仍然蟄伏著,待氣溫逐漸升高,她才肯萌發(fā)。桃花的花芽、葉芽生長所需要的氣溫相差無幾,春風拂過,花和葉就會幾乎同時與我們會面。神奇的自然給了我們太多驚喜,也一再提醒我們人應當謙遜。


我現在生活的遠郊有杏花山、梨花溝,那里漫山遍野,千樹萬樹,繁花如海,蝶飛蜂舞。朋友邀我郊游賞花,我每每婉拒。我不喜歡這樣的宏大與張揚,包括花,也包括人。我念念不忘后園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們甘于寂寞,自我綻放,馨香如故,唐朝這樣,宋朝這樣,如今依然是這樣。我還知道,億萬前,世界上第一朵花——遼寧古果也是這樣燦爛而又無人問津地綻放的。由此說來,春暖花開原本與我們并無瓜葛。我們是多情的,有時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來,不是嗎?

春暖花開是有關季節(jié)的詞匯,更是有關生命的詞匯。23
前的春天,海子走了。每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都隱隱作痛。他向往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時喜歡行走在人群的邊緣,保持一顆獨立而圣潔的心。“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向往寧靜與美好的詩人毅然決然地把自己永遠留在了寂寞的春天里,而我們依然在明媚的春光中幸福著,想想挺慚愧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珍惜春光,珍視自然,珍愛生命。

——選自
4
月20
《遼寧日報》
22.
文章以“春暖花開”為題有何妙處?(4
分)
(真看不出有何“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第④段寫道“我猜想孟襄陽詩中的花應該是桃花,抑或杏花,與我家后園子那兩株一樣”作者為什么這樣猜想?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
分)
(由此說作者的感情,太牽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品讀第⑤段畫線句子,完成下面題目。(4
分)

(1
)請從修辭角度作簡要點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為什么認為“桃花顯得更加嬌艷嫵媚”?
(真不知想考查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品讀第⑥段畫線句子,思考:春暖花開“原本與我們并無瓜葛”,為什么我們還對它“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后面應加上“后簡答”,考試中光思考不行,這不符合題干要求。)
26.
本文引用(化用)了許多詩詞,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藝術表現力。(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22.①
“春暖花開”是個有溫度的詞,一讀就讓人覺得溫暖而又歡欣,能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


“春暖花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行文的線索。


“春暖花開”是作者熱愛生活、珍惜春光、珍視自然、珍愛生命的象征。(4
分,答出二點意思接近即可)
23.
因為梅屬于貴族,屬于士大夫,不屬于百姓。普通百姓愛的是能充饑的杏桃之類。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人,詩作內容大多是山水田園風光,所以作者這樣猜想。(2
分)
體現了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狀況的關心,對普通百
姓生活質量低的不滿。(2
分,意思接近即可)
24.
(1
)“桃葉舒展成綠箭”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桃花初綻時桃葉的形態(tài);“桃花顯得更加嬌艷嫵媚”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桃花美麗動人的情態(tài)。借助兩種修辭,表達了作者的歡喜之情以及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2
分)

(2
)因為桃花花和葉幾
乎同時與我們見面,提醒我們人應當謙遜。杏花先開花后長葉,有賣弄之嫌。而作者不喜歡宏大與張揚,喜歡像桃花一樣謙遜,所以作者將杏花、桃花進行對比,用“更加嬌艷嫵媚”表明作者對桃花的喜愛。(2
分)
25.
雖然花兒不是為我們綻放,不需要我們贊美和過度的欣賞,好像與我們并無瓜葛。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對它“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來”。(3
分,言之成理、意思接近即可)
26. ①
要結合文章內容;(2
分)


引用(化用)詩詞,豐富了文章內容,使文章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審美性)。(2
分,言之成
理、意思接近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88571.html

相關閱讀:龍應臺 《怎么跌的有尊嚴》閱讀答案
《石榴(莫懷戚)》閱讀答案
《閃光的戒指》閱讀答案
《掌心化雪》閱讀答案
《鄉(xiāng)村不言謝》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