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zhèn)徐樓中學韓洪文
【摘要】:為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作者認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要體現(xiàn)“四性”,即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層次性,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過渡性,教學方法要體現(xiàn)靈活性,教學評價要體現(xiàn)激勵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層次性過渡性靈活性激勵性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教學應以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薄瓣P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边@些指導性的意見體現(xiàn)了新課程追求的發(fā)展性及多元化的基本理念,對于改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認為要在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這一理念,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務必要體現(xiàn)“四性”,即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層次性,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過渡性,教學方法要體現(xiàn)靈活性,教學評價要體現(xiàn)激勵性。
一、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層次性
教學目標表現(xiàn)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tài)度幾個方面,由低級到高級形成一定的梯度層次。有效數學學習應是以上幾個方面的相輔相成,融合推進。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確定基本的教學目標層次,即要求學生知識技能達到什么程度?學會什么水平的數學思考?能夠解決哪些層次的問題?對數學產生怎樣的情感?等等。在分層次教學中,針對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學習階段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筆者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將全班學生分為高、中、低即A、B、C三個層次,A層為優(yōu)等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備課時筆者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情況來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弄清哪些是共同目標,哪些是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A層的學生設計一些比較靈活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要求這類學生能深刻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其個性特長;對B層的學生筆者設計的問題則有點難度,要求他們能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C層學生設計的問題則難度降低、坡度減緩,使其能理解主要知識,掌握基本方法,培養(yǎng)基本能力。
二、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過渡性
數學教學內容包括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等幾個層次,通過開展相應的數學活動,學生會逐步形成對這些內容的認知能力。數學知識內容是一個逐步抽象形成的有邏輯的結構體系,需要學生借助數學活動來建構相類似的認知結構。為了達到學生心理結構的建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知識產生的序列,做好內容抽象的過渡,使得教學過活適合多數學生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同時,對于同一問題情境,教師要善于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問題,來啟發(fā)學生思考數學內容的本質;要向學生提供一定的數學史料、背景材料、知識應用等閱讀材料,供不同學生選擇閱讀,奠定數學知識抽象形成的基礎;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一些拓寬知識或者方法應用的選學內容,應注重于介紹重要的數學概念、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應該片面追求內容的深度、問題的難度、解題的技巧,以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
三、教學方法要體現(xiàn)靈活性
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系列教學操作或手段。數學學習是一個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對于知識講授、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使用,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保證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費。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或方法,會壓抑學生學習的興趣,遏制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也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然后練”的一成不變的套路,而是倡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要給予學生自由的活動空間,使之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活生生探究的欲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筆者能夠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來靈活地使用教學方法,做到簡單知識講解,稍微復雜的內容同伴討論,難度大的問題小組討論。討論前安排學生先進行自主思考,做到胸有成竹;討論中做到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思維碰撞;討論后做好思考總結,借鑒他人思想提升自己的思考。教學過程中,筆者喜歡給出一個具體的實例或具體的數學現(xiàn)實作為起點,運用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像數學家那樣,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最終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規(guī)律。
四、教學評價要體現(xiàn)激勵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其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边@就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嶄新的評價觀。本人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多年,真切地體驗到激勵性評價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有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筆者總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把握契機,恰到好處地運用激勵性評價使學生處于最佳學習狀態(tài),鼓勵他們向更高一層目標努力。
積極的動機能夠驅動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來源上看,動機可以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人為本”,既關注內在動機也不忽視外在動機,要促使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轉化,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設置一些問題,通過啟發(fā)、誘導,引領學生走向成功,并及時肯定學生的思維成果,表揚學生的進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對學有余力的優(yōu)秀生,筆者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用心閱讀,發(fā)展其數學才能;對學困生,筆者能夠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
總之,在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多樣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恰當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筆者認為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鞏固練習的安排等,都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創(chuàng)設表達自我、展現(xiàn)才能的機會,幫助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新軍.淺談新課標下初中數學目標性教學策略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1年第1期.
[3]陶克洋.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2年第23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12698.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學作業(yè)方法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