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感知
《干將莫邪》節(jié)選自干寶的《搜神記》,是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小說,情節(jié)曲折多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反抗專制暴君的斗爭精神以及老百姓在民間傳說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字詞積累
1、生字
干將莫邪(gān)(jiāng)(yé) 自刎(wěn) 湯鑊(huo) 踔(chuō)
2、一詞多義
┏ 年乃成 (才,副詞)
乃┫ 問其母乃曰(于是,就,副詞)
┗ 此乃勇士頭也(是,動詞)
┏ 于是即將雌劍見楚王(就,副詞)
即┫
┗ 王即購之千金(立刻、馬上,副詞)
┏ 汝若生子是男(孩子,名詞)
子┫
┗ 子年少(你,代詞)
┏ 欲殺之(指鑄劍者,代詞)
之┫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的,助詞)
┗ 哭之甚悲 。ǖ,助詞)
┏ 汝若生子是男(判斷詞)
是┫
┗ 是必爛也(這樣,代詞)
3、古今異義
比后壯(比:及,等到。今義常用于“對比”、“比照”等義。)
客以劍擬王(擬:比劃,用兵器作殺人的樣子。今常用于“設計”、“模仿”、“猜測”等義。)
三、篇章透視
1、層次結構: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起因鑄劍被殺。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故事的經過尋劍報仇。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故事的結局,俠客刺王。
2、中心思想:本文通過記敘干將莫邪兒子赤為父報仇的故事,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愚蠢,反映了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無比蔑視和刻骨仇恨,歌頌了他們堅忍無畏的斗爭精神和強大的反抗力量。
3、寫作特色:本文故事情節(jié)曲折,結構完整,層次清楚,注意通過細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富有現(xiàn)實性。
四、句段賞析
從“赤”的報仇來看,“赤”有何特點?
“赤”得知父親被楚王所殺,立即尋劍報仇,可以看出赤的“孝”,在報仇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剛烈的特征,如:當赤得知客欲為自己報仇時,“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特別是“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表明他對楚王強烈的蔑視和刻骨的仇恨心理。
干將莫邪練習題、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五、難點突破
這篇奇怪小說情節(jié)奇,具體說說情節(jié)和人物奇在什么地方?
情節(jié)故事的開端奇:一是劍奇,三年始成,且有雌雄;二是遺囑奇,松生石上,似乎讓人費解,卻隱含深意。干將希望遺腹子報仇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又是一個懸念,吸引人急切地讀下去,引人入勝。
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離奇曲折,問父“所在”,為一折;尋劍得劍,為二折;楚王追殺,為三折;行歌深山,為四折;遇客重托,為五折。
故事的高潮更為奇:煮頭“三日三夕不料”,一旦楚王“隨入湯中”,三首俱爛,在這離奇的情節(jié)中,赤的大仇得報。
人物奇:客:與赤素不相識,愿以自己的生命為赤報仇,除了說明楚王的殘暴無道外,也體現(xiàn)了客的“俠義”。赤:面對陌生人愿為自己報仇,毫不猶豫地自刎,雙手捧頭及劍奉客,“立僵”,聽到客的承諾后“乃仆”,“煮頭三日三夕不料”,還“踔出湯中,躓目大怒”,正是這樣的“奇景”,才引得楚王“臨之”,而使客能殺掉楚王,報了大仇。
自主學習檢測 · 課堂隨練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1.請注意下列加點字在本文中的讀音。
干將莫邪( )( )( ) 重身當產( ) 夫語妻( ) 使相之 ( )
自刎( ) 立僵。ā。 Z 。ā ) 踔( ) 躓目 ( ) 墮(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三年乃成。ā ) 比后壯( ) 使相之。ā ) 兒聞之,亡去( )
即將雌劍往見楚王( ) 夫語妻( ) 言欲報仇( )
王頭隨墮湯中( )( ) 愿王自往臨視之( ) 購之千金( )
二、閱讀題
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補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俪鰬敉仙,松生( )石上!、谟谑牵ā )即將雌劍往見楚王。
、弁醮笈,使( )相之。 、芡跫促徶ā )千金。
2.翻譯下列句子。
① 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出,躓目大怒
干將莫邪練習題、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② 此兒頭不爛,愿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
能力拓展延伸
閱讀語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數(shù)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惫肀阆葥ú當(shù)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惫泶鹧裕骸拔┎幌踩送!庇谑枪残小5烙鏊ú罟硐榷,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zhí)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制渥兓,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
1.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兩段的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共可遞相擔,何如? ( ) (2)卿太重,將非鬼也?( )
(3)如是再三 ( ) (4)惟不喜人唾 ( )
(5)道遇水( ) (6)索下,不復聽之( )
(7)何以有聲?( )
3.把下列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恐其變化,唾之
譯:
(2)鬼言:“步行太遲,可供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
譯:
4.面對鬼的多疑,宋定伯是怎樣巧妙回答的:
(1)
(2)
5.宋定伯機智地從鬼的嘴里知制服鬼的決竅,這個訣竅是:
中考鏈接(2004年,寧德)
閱讀下列兩則文言文,完成1—5題。
炳燭①夜讀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炳燭:點燭。 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干將莫邪練習題、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晉平公問于師曠”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B.于廳事之東北角
C.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戲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ń洠褐溉寮医浀洹2┦浚褐府敃r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可不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呂蒙不愿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處所填不超過5字)
5、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fā)?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8、干將莫邪
自主學習檢測 · 課堂隨練
一、1.gān jiāng yé chóng yù xiàng wěn jiāng huò chuō zhì duò 2.才 等到 察看 逃跑 拿 告訴 說 落入 熱水 希望 懸賞捉拿
二、1 、①于 ②干將 ③人 ④以 2、①煮干將兒子的頭,人頭煮了三天三夜都煮不爛,還跳出開水中,瞪著眼睛顯得十分生氣。②這個男子的頭煮不爛,希望大王親自到跟前去仔細看看,這樣就一定會爛。
能力拓展延伸
1.第一段:寫宋定伯和鬼巧妙地周旋。第二段:寫宋定伯捉鬼賣鬼。 2.(1)怎么樣 (2)或者 (3) 這樣 (4) 吐唾沫 (5) 路上 (6) 要求 (7) 為什么 3.(1)譯:恐怕它再有變化,便往它身上吐唾沫。 (2)譯:鬼說:“步行太緩慢,可以兩人交替背著。” 4.(1)“我新鬼,故身重耳。” (2)“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5.惟不喜人唾
中考鏈接
1、C 2、①遲、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大意相近即可) 4、年紀大;事務多。(意思正確即可) 5、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于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語意明確、句子通順、所答內容與文段有關即可)
干將莫邪練習題、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16048.html
相關閱讀:冬雨 閱讀答案
幸福為何總在遙遠的山那邊閱讀答案
《改變命運的一分》閱讀答案
土豆的花 閱讀答案
初中初三記敘文復習閱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附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