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歷史模擬調(diào)研復習檢測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3-2014年度九年級歷史中考模擬試卷(五)
時間:45分鐘 總分60分
一、精挑細選(請將下列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答案前的字母填在對應的表格中,1—10題每小題1分,11—17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答案
1、1937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一篇祭文中寫道:“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边@里的“始祖”是指
A.黃帝 B.堯 C.舜 D.禹
2、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中央集權空前加強。下列屬于漢武帝大一統(tǒng)措施的是
①開創(chuàng)三省六部制②實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
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⑤設立軍機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3、在古羅馬,絲綢的價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黃金,古羅馬人以能穿上中國絲綢為榮。中國的絲綢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下列事件與絲綢之路的開辟有關的是
A.班超出使西域 B.張騫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佛教東來
4、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孟憲實在《百家講壇》作了“太宗繼位”“魏征進諫”“以民為本”等系列講座。由此推知他所講的主題是
A.《開皇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國家統(tǒng)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下列不符合這一主題的表述是( )
A.唐朝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B.元朝時我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C.明朝時設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D.清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6、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yè)”。這三個人的共同目標是( )
A.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 B.實行君主立憲制
C.推翻清政府的統(tǒng)治 D.挽救中華民族危亡
7、大型六集政論片《復習之路》,追溯了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其中的歌曲《大漠深處》,所歌頌的新中國取得的科技成就應該是( )
A.蘭新鐵路建設 B.“兩彈一星”成功
C.大慶油田建成 D.青藏鐵路通車
8、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正式批準喀什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是( )
A.經(jīng)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一一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內(nèi)地
B,沿海開放城市?經(jīng)濟特區(qū)?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內(nèi)地
C.內(nèi)地?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沿海開放城市?經(jīng)濟特區(qū)
D.經(jīng)濟特區(qū)?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沿海開放城市?內(nèi)地
9、美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與英法兩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不同之處在于
A.推翻殖民統(tǒng)治,贏得國家獨立 B.推翻封建統(tǒng)治,確立君主立憲制
C.結束封建專制,確立共和政體 D.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國
10、觀察下面的示意圖,你認為在①、②兩處應分別填入
A.凡爾賽會議 單極格局 B.慕尼黑會議 全球化趨勢
C.巴黎和會 多極化趨勢 D.凡爾賽會議 多極化趨勢
11、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小麗在自主學習中搜集到以下一組圖片,她要為這組圖片擬定一個共同的標題。最恰當?shù)膽牵?)
張騫通西域 鑒真東渡 玄奘西游 鄭和下西洋
A.祖國統(tǒng)一 B.民族團結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12、學習宋元歷史后,某班四位同學作了如下主題演講,你認為能準確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國家產(chǎn)生和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13、“我們?nèi)际窍ED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這句話強調(diào)的是( )
A.英國人是古代希臘人的后裔 B.英國文化缺乏原創(chuàng)性
C.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學、與宗教之間存在內(nèi)在聯(lián)系
14、“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撥云見日、揚清激濁,再次把中國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牽出了一個’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新局面!逼渲械摹靶戮置妗笔侵福 )
A.啟動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 B.開放大連等沿海港口城市
C.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進行改革開放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15、1971年ll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將周恩來總理作為封面人物,是因為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A.萬隆會議的召開
B.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關系正常化
D.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
16、工業(yè)革命、美國內(nèi)戰(zhàn)、日本明治維新,把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起來的主線是
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科技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在世界范圍內(nèi)確立
C.世界走向戰(zhàn)爭 D.和平與發(fā)展
17、1933年,一位著名記者先后游歷了蘇聯(lián)、美國、德國和日本,發(fā)出了以下四篇報道。你認為報道錯誤的是( )
A.蘇聯(lián)工業(yè)化建設蒸蒸日上 B.羅斯福在美國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法西斯上臺 D.日本明治政府開始維新
二、探究(18題10分,19題12分,20題14分,共36分)
18、。某班級開展課外學史的活動來紀念,同學們采取了下面四種課外學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資料,制成學習卡片,現(xiàn)邀請你共同探究。(10分)
方式一:看圖學史
“望風而起”喻指武昌起義后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席卷全國的革命浪潮。
(1)簡述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及偉大歷史功績。(2分)
方式二:詠詩學史
(2)長征途中哪次會議成為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以誰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2分)
方式三:賞樂學史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黃河大合唱》以氣勢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鼓舞中華兒女奔赴前線,奮勇殺敵。
(3)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動日軍的一次最大規(guī)模戰(zhàn)役是什么?請你為同學們再推薦一首抗日歌曲(寫出歌曲名稱)。(2分)
方式二:識物學史
(4)上中的標語是“打過長江去,解放區(qū)全中國”。此時集結在江北的人民解放軍正在準備什么戰(zhàn)役?(2分)
領會與創(chuàng)新
(5)除了上述四種方式,請你再舉出一種課外學史的有效途徑。(2分)
19、世界歷史上,國家之間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團間的較量,左右著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影響著世界格局的演進。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觀察下圖:
較量中的兩大軍事集團 名稱是__________; 名稱是__________;
(1)上述圖片表明一戰(zhàn)前兩大軍事集團較量局面的形成。請你完成:
A.寫出軍事集團的名稱:
B.兩大軍事集團的較量給當時世界造成什么嚴重后果?導致了怎樣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共同簽署了《聯(lián)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聯(lián)合起來,徹底打垮法西斯國家。 ——教材《世界歷史》(下冊)
材料三 讀圖:
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和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的較量(漫畫)
(2)材料二中26國的聯(lián)合對當時世界局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蘇兩國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對抗,對世界政治格局帶來了什么影響?(2分)
材料四 識圖:
歐盟旗幟 阿拉木圖宣言——蘇聯(lián)解體 不結盟運動的標志
(3)根據(jù)上述圖片提供的信息判斷,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xiàn)出什么特征?(2分)
(4)綜上所述,造成國家間分合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應如何正確認識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4分)
20、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現(xiàn)代歷史的必然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到秦朝統(tǒng)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歷經(jīng)漢魏、隋唐至宋元,皇帝與宰相之間的權勢此消彼長,中央與地方爭權斗爭接連不斷,最終皇權不斷強化,中央集權逐漸得到鞏固。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發(fā)展到頂峰。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一
材料二 我們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稱為民主制,是囚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
材料三 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和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参唇(jīng)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jīng)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nèi)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權利法案》
材料四 民國初年中國的政治發(fā)展其實應視為近現(xiàn)代中國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轉型。下圖記錄了1895~1913年“民主”、“共和”這兩個關鍵詞在部分著作和報刊中出現(xiàn)的頻率。
(1)材料一反映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最基本的特點是什么?(2分)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了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異?(2分)
(2)材料三《權利法案》頒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中國和英國在國家政體上有何異同?(3分)
(3)據(jù)材料四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現(xiàn)的頻率呈現(xiàn)什么趨勢?(1分)當時導致這一趨勢出現(xiàn)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2分)此時我國的民主政治有何新的發(fā)展?(1分)
(4)根據(jù)以上材料及問題的回答你認為應如何對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發(fā)展模式?(2分)
2013-2014年度九年級歷史中考模擬試卷(五)答案
一、精挑細選(請將下列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答案前的字母填在對應的表格中,1—10題每小題1分,11—17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5、A、B、B、B、C、6-10、D 、B 、A 、A 、C 、11-15、C、D、D、D、B、16-17、B、D、
二、閱讀探究(18題11分,19題10分,20題14分,共36分)
18.(1)三民主義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遵義會議 毛澤東 (3)百團大戰(zhàn) 《義勇軍進行曲》 等(4)渡江戰(zhàn)役 (5)上網(wǎng)搜索(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等
19、(1)A.三國同盟、三國協(xié)約。(2分)B.結果: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格局:形成了戰(zhàn)勝國重新分割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分)
(2)作用:加速了法西斯集團的滅亡和二戰(zhàn)的結束。影響:形成兩極格局對峙的局面,造成了世界的動蕩不安。(2分)
(3)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出現(xiàn)了多極化趨勢。(2分)
(4)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認識:世界多極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4分)
20、(1)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市場危機,供大于求;股票市場投機活動過度;盛行的分期付款方式存在很多隱患。(答出其中3點即給3分) 變化: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或國家干預經(jīng)濟的新模式)(2分)
(2)原因: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或者答世界市場的的作用亦可)(2分)
(3)三大事件: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決策;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3分)
優(yōu)勢: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與市場經(jīng)濟的優(yōu)勢相結合。(或答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亦可)
(2分)
(4) 措施:把市場機制和國家調(diào)控結合起來,加大對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加大國家的投入,擴大內(nèi)需;增加就業(yè),刺激消費和生產(chǎn);發(fā)展科技與創(chuàng)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等。(2分,答出其中5點即可。)
20(1)皇權至上,國家主權屬皇帝。(2分)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分);古代希臘:民主政治。(1分)
(2)限制王權。(1分)相同:中國和英國都是君主制國家 。(1分) 異:中國是封建君主專制,皇權至上;(1分)英國是資產(chǎn)階級君主立憲制,王權受國會制約。(1分)
(3)呈現(xiàn)快速增加的趨勢。(1分)事件: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2分)發(fā)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55135.html

相關閱讀:2014中考歷史鴉片戰(zhàn)爭專題二輪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