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粗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nèi)
①毳( ) ②強( )飲 ③沆碭(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本文與柳宗元的《江雪》,說說它們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導入
我們剛剛領(lǐng)略了錢塘潮的雄奇壯麗,今天,讓我們再到杭州,去領(lǐng)略西湖的秀麗風光。自古西湖就讓許許多多文人墨客夢縈魂牽,在西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蘇軾的《欽湖上初晴后雨》,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早春、雨后、盛夏的西湖已盡收眼底,今天讓我們再隨著明末散文家張岱去欣賞雪中的西湖美景。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張岱: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chǔ)
(三)、感知文意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zhì)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教師也可預設(shè)重點字詞全班解決。
(四)、品讀文本
(一)三讀蓄勢
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癡”)
(二)三癡解意
“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呆氣。
(1)“癡行” (2)“癡景”??
教師: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啥嗝襟w摘要介紹白描手法
(3)“癡心”??知己之樂,醉情自然)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
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五)、練習拓展
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的片段。
三 鞏固練習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
①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擁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
3.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湖心亭看雪
學習目標
1、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學習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1、你會讀加粗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nèi)
①毳( ) ②強( )飲 ③沆碭(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本文與柳宗元的《江雪》,說說它們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討 學習:
(一)介紹作者有關(guān)知識。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感知文意
1、讀課文,把握字音及停頓。
2、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四)、品讀文本
(一)三讀蓄勢
1、朗誦全文。
2、全班齊讀,明確要求:
(一)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
(二)三癡解意
“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呆氣。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
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五)、練習拓展
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的片段。
三 鞏固練習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
①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擁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
3.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2)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3)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四)2,1)??大雪獨行
(“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
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么角度來寫?
(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癡人“癡行”,真是“怪異”啊。2)上下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服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協(xié)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3)a(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b(彼此彼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641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