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
八年級下冊生物學單元題六
第八單元 第一章傳染病和免疫
(一)選擇題
1.下列哪項屬于傳染。 )
A.血友病 B.癌癥 C.非典型性肺炎 D.紅斑狼瘡
2.下列哪種細胞與人體的特異性免疫有關(guān)( )
A.黏膜細胞 B.巨噬細胞 C.淋巴細胞 D.白細胞
3.接種疫苗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哪項措施( )
A.控制傳染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以上三項都是
4.當人體監(jiān)視、識別和清除體內(nèi)異常細胞功能發(fā)生障礙時,會導致( )
A.過敏反應 B.惡性腫瘤 C.紅斑狼瘡 D.艾滋病
5.下列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
A.體液中的吞噬細胞吞噬侵人體內(nèi)的病原體
B.淋巴細胞產(chǎn)生抵抗某種病原體的抗體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具有清除異物的作用
D.溶菌酶能夠破壞多種細菌的細胞壁,使其溶解
6.對艾滋病的認識,錯誤的一項是( )
A.死亡率非常高 B.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C.可通過蚊蟲叮咬而被傳染 D.可通過毒品注射、性濫交傳染
7.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預防傳染病的國家是( )
A.中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8.關(guān)于免疫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免疫并不總是對人體有益的
B.從定義上說,免疫就是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C.當人體的免疫監(jiān)視功能異常時,可發(fā)生腫瘤
D.注射疫苗后,人體內(nèi)會發(fā)生免疫反應
9.下列哪種現(xiàn)象屬于特異性免疫( )
A.淚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死沙眼衣原體
B.淋巴結(jié)內(nèi)的吞噬細胞吞噬侵入人體內(nèi)的鏈球菌
C.胃液中的鹽酸可殺死部分進入胃內(nèi)的細菌
D.體內(nèi)的天花抗體能防御天花病毒
10.下列現(xiàn)象中,不屬于免疫的是( )
A.注射青霉素消滅肺炎雙球菌 B.麻疹病毒抗體消滅麻疹病毒
C.白細胞消滅侵入人體內(nèi)的病菌 D.脾臟中的吞噬細胞吞噬異物
11.抗體的化學本質(zhì)是( )
A.蛋白質(zhì) B.維生素 C.無機鹽 D.糖類
12.細菌性痢疾(拉肚子)屬于( )
A.呼吸道傳染病 B.體表傳染病
C.血液傳染病 D.消化道傳染病
13.嚴重燒傷的病人植皮時,要用自己的健康皮膚,不能用別人的皮膚,原因是( )
A.植自己的皮膚顏色相同 B.植自己的皮膚時體內(nèi)不會產(chǎn)生抗體
C.植自己的皮膚時體內(nèi)不會產(chǎn)生排異現(xiàn)象 D.B和C兩項
14.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 )
A.水傳播和飲食傳播 B.飲食傳播和接觸傳播
C.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 D.蟲媒傳播和接觸傳播
15.下列疾病中,哪一項不是傳染?( )
A.流行性感冒 B.肺結(jié)核 C.麻疹 D.心臟病
16.下列哪種方式不能傳染艾滋病( )
A.靜脈注射毒品 B.不安全性行為 C.無防護性輸血 D.蚊蟲叮咬
17.預防傳染病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生活中,有效預防某種傳染病應做到( )
A.在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抓主要環(huán)節(jié),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合。
B.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主要環(huán)節(jié),要齊抓共管
C.只要認真控制住傳染即可 D.只要切實做好保護易感者的工作即可
18.生物媒介傳播屬于( )
A.傳染 B.傳播途徑 C.易感人群 D.前三項都是
19.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很快會死亡,其原因是( )
A.因干燥而死 B.吞噬細胞將病菌吞噬
C.皮膚的分泌物有殺菌作用 D.淋巴細胞釋放的抗體將病菌清除
20.人體淋巴結(jié)內(nèi)存在著大量的有吞噬作用的細胞,這些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內(nèi)的病原體。這種免疫屬于( )
A.非特異性免疫 B.特異性免疫 C.自然免疫 D.人工免疫
21.預防接種的目的是( )
A.控制傳染 B.保護易感人群 C.切斷傳播途徑 D.加強營養(yǎng)
22.下列各項中,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
A.皮膚的屏障作用 B.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C.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D.患過天花的人以后不會再患天花
23.下列各項中不是艾滋病傳染途徑的是( )
A.毒品注射 B.輸血 C.握手 D.性濫交
24.屬于計劃免疫的一項是( )
A.吃脊髓灰質(zhì)炎糖丸 B.唾液的殺菌作用
C.皮膚的屏障作用 D.吃“病毒靈”
25.禽流感傳播的渠道有( )
A.禽類的糞便 B.空氣和飛沫 C.呼吸道分泌物 D.前三項都是
(二)填空題
1.預防傳染病時,既要針對傳染病流行的 ,采取綜合措施,又要根據(jù)不同病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在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抓住 ,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jié)合。
2.免疫最初的含義是指人體對病原體的 。
3.在進行器官移植時,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會對異體器官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 ,因此必須尋找與患者身體相匹配的器官,同時還要長期使用 藥物。
4.人體受到 、 或 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屬于 病。
5.生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的防御能力,屬于 免疫;出生以后才產(chǎn)生的,只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的防御能力,屬于
免疫。
6.免疫全面而科學的定義是,能抵抗 侵入,清除衰老、死亡或損傷的
,監(jiān)視、識別和清除體內(nèi)產(chǎn)生的 細胞的功能。
7.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 。
8.當人體抵抗抗原的功能過強時,進入體內(nèi)的某些食物和藥物會引起 。
9.“非典”和“禽流感”的病原體都屬于 。
10.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 。
11.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 、 和
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缺少其中任何 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
12.艾滋病的病原體是 。
1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 傳染 傳播途徑
和 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14.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 和 。
15.體液中的 和 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16.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是,人人 就有,不針對某一特定的 ,而是對多種 都有防御作用。
17.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叫做 。
18.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 和 組成的。
19.病原體入侵到人體內(nèi)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chǎn)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zhì),叫做
20.下面是一組關(guān)于免疫的日常生活問題,請分析回答。
(1)傷的哺乳動物經(jīng)常用舌舔傷口,對傷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_。
(2)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大量服用廣譜抗菌素的人,在停藥一段時間后,可能產(chǎn)生低熱現(xiàn)象,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在日常生活中,出生3個月的嬰兒,一般都要接種白百破疫苗,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吃蝦時,往往引起過敏反應,從免疫角度看,這是免疫的什么功能起反應?
腫瘤病人發(fā)生腫瘤,這是免疫的什么功能異常?
21.經(jīng)診斷,某人得了某種傳染病,醫(yī)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
(1)給病人吃藥打針進行治療( )(2)不讓病人家屬外出,也不讓外人探望( )(3)對病人的用具進行消毒( )(4)給附近的居民進行預防注射( )
A:控制傳染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A和C
22.根據(jù)農(nóng)業(yè)部統(tǒng)計,自2005年初至2006年3月,我國共發(fā)生35起禽流感疫情。已知該病的病原體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學家已經(jīng)研制出疫苗。疫苗在廣泛應用之前必須進行動物實驗:將未感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的小雞分為A、B兩組,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如圖所示。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構(gòu)成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學成分是 ;
(2) A組小雞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雞體內(nèi)的 細胞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圖示的動物實驗中,設(shè)置B組小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區(qū)周圍3?2以內(nèi)的家禽必須全部捕殺。這種做法屬于預防傳染病的哪種措施? 。
八年級下冊生物學單元作業(yè)六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
1.C 2.C 3.C 4.B 5.B 6.C 7.A 8.B 9.D 10.A 11.A 12.D 13.D 14.C 15.D 16.D 17.A 18.B 19.C 20. A 21. B 22. D 23.C 24.A 25.D
(二)
1.三個環(huán)節(jié) 主要環(huán)節(jié) 2.抵抗力 3.排斥 免疫抑制 4.病菌 病毒 寄生蟲 傳染病 5.非特異性 特異性 6.抗原 細胞 異常 7.易感人群 8.過敏反應9.病毒 10.病原體 11.傳染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一 12.病毒(全稱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3.控制 切斷 保護14.皮膚 黏膜15.體液中的殺菌物質(zhì) 吞噬細胞16.生 病原體 病原體 17.計劃免疫 18.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
19.抗體 20.(1)唾液中有殺菌物質(zhì)(2)機體對抗菌素產(chǎn)生了抗體(3)保護易感者(4)免疫預防 免疫監(jiān)視21.(1)A(2)D(3)B(4)C
22. (1)蛋白質(zhì)和核酸(2)淋巴 消滅H5N1型禽流感病毒(3)對照試驗(4)阻斷傳播途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35032.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3年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二次月考試題